[關鍵詞]毛澤東;文風;黨風;唯物辯證法;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毛澤東是文章大家。人們常講“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其實他下筆更如“神”。他的作品風格多樣,出神入化,時而大氣磅礴,如大江大河奔流直下;時而雋永秀麗,韻味無窮;時而樸實無華,卻富含哲理。毛澤東的著作是黨的優良文風的代表。新中國成立后,他常常在會議、談話中提到改進文風、寫好文章此類話題,這多是他豐富寫作實踐背后的沉淀、升華和總結。本期《黨的文獻》刊發了《毛澤東年譜(1949—1976)》中有關文風問題的論述,本文據此略談幾點體會。
領導干部要親自動手寫文章
毛澤東提倡領導干部要親自寫文章。為什么一定要寫文章呢?因為,它對于提高工作能力大有益處。毛澤東談到:“寫文章,可以鍛煉頭腦的細致準確性。客觀事物是獨立存在的東西,全面地認識它,寫成文章是不容易的事情。經過多次反復,才能比較接近客觀實際,寫出來經過大家討論一下,搞成比較謹慎的作風,把問題把思想寫成定型的語言文字,可以提高準確性。”做工作的前提是正確認識客觀世界,而“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4頁。),因而寫文章有助于人們正確地認識客觀世界。經過不斷寫文章、改文章、集體討論文章這些方法,主觀和客觀就漸趨一致了,做工作的基礎也就有了。
領導干部親自動手寫文章,確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毛澤東是這樣要求領導干部的,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他早年辦《湘江評論》時,預約的稿子常不能收齊,他冒著酷暑和蚊叮蟲咬,一個多月內,寫了四十篇文章。大革命時,他背著雨傘走村串戶調查數月,不畏勞苦,寫下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調查報告,為確立“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奠定了理論基礎。后來,即使成為黨的領袖,毛澤東照樣自己動手,指揮打仗再忙再累,工作條件再苦再差,他都堅持親自起草文章、電報、講話提綱,撰寫社論、新聞通訊,甚至替別人寫文章。新中國成立后,針對一些領導干部寫報告和講話稿讓秘書代勞,毛澤東說:“我寫文章從來不叫別人代勞,有了病不能寫就用嘴說嘛!”“秘書只能找材料,如果一切都由秘書去辦,那么部長、局長就可以取消,讓秘書干。”他明確要求領導同志“重要的文件不要委托二把手、三把手寫,要自己動手,或者合作起來做”(《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59頁。)。
寫文章貴在實事求是
毛澤東提倡寫文章要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要從生活、從實踐出發,真誠地表達自己的心里話。他說:“只要是嚴格說理又合乎事實,即實事求是的文章,是站得起來的。”他稱贊列寧的著作“生動活潑”,因為列寧“把心交給人,講真話,不吞吞吐吐”(《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2356頁。)。做人貴在真誠,作文也是如此。毛澤東主張文章“不要用過于夸大的修飾詞”,分析情況好就是好,壞就是壞,“不要夸大”;講話發言也要“有表揚,有批評,有成績,也有缺點”,不要盡是講好話。
寫文章實事求是的基礎是要有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要認真進行調查研究。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曾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強調“注重調查”、“反對瞎說”,“一切結論產生于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早年他在中央蘇區寫下的七萬多字的《尋烏調查》,堪稱我黨基層調研工作的典范。毛澤東對這次調研印象很深刻,新中國成立后曾回顧說當時是“下大力氣”。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下這樣大的力氣去調查研究,是很難得的,但也是極有價值的,沒有當時這番苦功夫,哪有后來的勝利和輝煌?人們用“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來形容寫文章是很貼切的,世間真正聰明的人是樂于下這種苦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