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總務省公布,截至今年1月1日,日本20歲新成人為123萬人,連續8年在日本總人口的比例不到1%,僅占1.266億人中的0.97%。這一數據讓人們的視線再次集中到日本的人口問題上。
日本的少子老齡化及國內人口減少正在加速,41個道府縣的人口均少于上年,繼續向東京圈集中。這一日益嚴重的不良發展趨勢,正成為日本社會揪心的難題。截至去年9月,日本65歲以上老人達3514萬,占總人口的比例達27.7%,高居全球第一位。另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去年12月22日公布的人口動態統計預測,2017年,日本國內出生的嬰兒為94.1萬人,是自1989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低值。與此同時,2017年日本人口自然減少(死亡人口減去出生人口)40.3萬,連續11年減少。此外,日本總務省發布的全國總人口估算結果顯示,截至2014年10月,年滿65歲的人口首次超過了14歲以下人口的兩倍,少子老齡化現象愈發顯著。
在日本,隨處可以感受到這一問題。在日本任何一家書店,關于少子老齡化的書籍都擺放在顯要位置;走在大街上,蹣跚走路的年邁老人隨處可見;進入大部分店鋪,幾乎都會發現正在辛勤工作的老年人;在各種媒體廣告中,針對老年人的商品和服務的介紹比例極高……
“人口減少作為蠶食日本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問題尚未得到解決。個人、企業和政府都應該強化對日本人口減少的危機感。”一家日本主流媒體近日刊發社論,表達了對少子老齡化問題的強烈擔憂。不僅如此,日本政客在國會選舉中也把少子老齡化稱之為日本面臨的“國難”。
有分析指出,今天日本之所以面臨如此嚴重的人口少子老齡化問題,是源于日本戰后多年來累積的復雜結構性問題。總和生育率是衡量人口生育率高低的基本指標,指的是每名婦女在其生育年齡(15至49歲)生育的子女數。日本的總和生育率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之前一直超過維持世代更替水平的2.1,1989年降至1.57。雖然日本政府從1994年開始出臺各種應對政策,然而2016年日本的總和出生率僅為1.44。
日本著名人口問題專家、明治大學教授加藤久和認為,一般來說,造成人口少子化的原因有初婚年齡上升、不婚人口增加、經濟與社會環境變化導致難以兼顧工作和育兒、生孩子成本增加、年輕人就業情況不容樂觀、人們對結婚與生子的價值觀發生變化等因素。
當前,日本政府提出“地方創生”口號,致力于遏制人口減少和糾正人口單極過度集中,但未見成效。日本《朝日新聞》日前發表文章指出,日本地方城市雖比較適合帶孩子,但很難找工作;東京這種大城市容易找工作,但不適合帶孩子。這種不均衡現象導致日本的孩子越來越少。東京雖然吸引了日本全國1/3的人口,但總和生育率在全國最低。高房租、長時間勞動、保育設施不充分、親情淡薄等因素都拉低了東京的總和生育率。
“要解決日本少子化問題沒有特效藥。”專家認為,必須從長遠眼光、戰略角度制定政策,并長久執行下去。然而,在日本現行政治制度下,政治人物多把精力用于選舉,難以制定長遠、具有戰略性的政策,更難以長期執行下去。
“在少子化這一問題上,每個人都是當事人,然而不少人雖然對此抱有危機感,但僅僅遠遠地旁觀”,加藤久和認為。此間有日本媒體指出,要解決日本的少子化問題,除了從政策方面進行根本改革之外,還必須改變家庭與地方社會、城市與地方、男性與女性等各種關系的現狀。如果不解決好這些問題,少子化無法逆轉,日本將沒有未來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