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北京11月16日電(薛白)15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所長趙昌文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為網友解讀《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趙昌文指出,作為國有企業全民共享的屬性,應該把更多的比例交給公共,《決定》中提出要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的比例,到2020年達到30%,這是合理的。
趙昌文說,國有企業的收益和政府財政之間的關系實際上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最早國有企業無論盈虧,都是由政府兜底。在國有企業改革不斷變化的過程中,比如通過承包制、多種形式的經營責任制,一直到后來國有企業開始交稅,且稅率很高,所得稅55%,還有利潤調節稅,再到后來所有稅率統一,既要交所得稅又交利,這幾年總體上來說國有企業和財政之間的關系越來越順了,但是從比例上來講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的比例過低,目前國家分四類,最高的是中國煙草,是20%,剩下的一般資源類企業15%,競爭性的交10%,還有少數的科研機構這些國有企業比例更低,原來不交,現在交5%,平均國有企業的上繳財政比例大致是12%、13%左右,比例偏低,這次三中全會《決定》提到2020年提到30%是不小的提升。此外,國際上來看,雖然國外國有企業數量少,但是其平均分紅率是30%—50%左右,所以這次提出的國有資本上繳財政的比例提到30%是有依據的。
趙昌文說,提高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的比例,對國有企業來說是外在的壓力,作為出資人,除了加稅之外,交利潤給政府是天經地義,但比例提高之后的確會給國有企業帶來外部的壓力,例如現在一些國有企業內部利潤留成比較高,可以再投資再發展。提高之后會影響其發展速度。但這個比例的提高是合理的,因為作為國有企業全民共享的屬性,應該把更多的比例交給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