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湖南民營企業家跳樓身亡調查:負債高達5.48億元
近日,湖南湘潭民營企業家、恒盾集團董事長王檢忠在政府大樓跳樓身亡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王檢忠為何自殺?恒盾集團經營狀況如何?對于陷入困境的民營企業,政府應該如何作為?針對這些焦點問題,新華社記者進行了調查。
負債高達5.48億元 “明星企業”資不抵債
村干部出身的王檢忠,1998年開始創業,從生產竹砧板的小作坊起步,逐步將企業發展成為擁有1600多名員工的集團公司。與王檢忠共事十來年的恒盾集團黨委副書記劉偉介紹,集團主要生產竹砧板、“竹元素”飲料,在湘潭、懷化、邵陽有三個生產基地,還經營著一個五星級休閑山莊。
在湘潭,王檢忠算是頗有名氣的民營企業家,他既是當地人大代表、還是黨代表,還有不少社會頭銜。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頭頂“光環”的民營企業家,在11月12日下午5時許,卻選擇跳樓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王檢忠為何要跳樓自殺?隨著事件調查逐步展開,當地“明星企業”恒盾集團資不抵債、資金鏈趨于斷裂的內情逐漸浮出水面。
新華社記者從事件調查組獨家獲悉,據恒盾集團有限公司開戶銀行提供的2013年10月資產負債表顯示,恒盾集團現有總資產4.32億元,其中包括5062.8萬元無形資產,而該公司的負債卻高達5.48億元。其中,恒盾集團財務提供的民間借貸資料顯示,民間借貸2.31億元,截至11月16日中午,已登記的為1.22億元。此外,王檢忠還累計透支18張信用卡124萬元,并拖欠一些職工集資款、工資等500萬元。
“公司從銀行貸了2個多億,這一部分負債我知道,但民間借貸是王總個人辦理的,我知道不多。”劉偉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也不明白王總為什么借了那么多錢,也不知道錢都是怎么花的。”
“土地變性”沒能成為“救命稻草”
記者從當地公安部門提供的王檢忠生前手機短信和遺書上發現,恒盾集團資金鏈緊張,到期債務較多,王檢忠本人面臨著極大精神壓力。跳樓前的半年時間內,他一直在謀求將恒盾集團擁有的110多畝工業用地變更為商業服務用地,想用土地“變性”帶來的增值收益維持企業資金周轉。
“王總半年來主要跑土地變性的事兒,在公司很少看到他。”恒盾集團一些員工說。
然而,變更土地使用性質程序十分復雜,涉及規劃、國土等多個部門,還需要上級政府批準。
記者了解到,今年4月27日,王檢忠向當地相關部門提交了“申請‘恒盾’地塊用地性質調整的報告和相關資料”。湘潭市規劃局負責人介紹,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城市規劃必須先上位規劃,再下位規劃,先母規劃,再子規劃。“恒盾”地塊位于湘潭市先鋒工業園,該工業區原屬湘潭市城郊,隨著城市的發展,目前已經被納入城區發展范圍。
“按理說,應先完成先鋒工業園的規劃編制,再進行‘恒盾’地塊規劃調整,為了滿足王檢忠的要求,這兩個規劃幾乎是同時進行,最后在同一次規劃委員會上先后通過。”該負責人說,這已經是“特殊通道”了。另據湘潭市國土局負責人介紹,由于王檢忠催得急,國土部門也是提前介入,開展工作。
記者調查發現,11月6日,湘潭市政府2013年第六次規劃委員會審議通過了先鋒工業園規劃和“恒盾”地塊用地性質調整報告,并進行了公示。
但令人意外的是,王檢忠卻在5天后跳樓身亡。
企業危機不能總指望政府“接盤”
王檢忠生前手機短信和遺書顯示,他跳樓早有征兆,由于企業經營困難重重,資金鏈瀕臨斷裂,自救措施見效緩慢,他“度日如年”,多次表示“跳樓”,“要出大新聞”。
劉偉表示,公司經營遇到了困難,老板王檢忠正在尋找自救的辦法,高管們都心知肚明,但是土地變性規劃剛剛通過他就跳樓自殺,而且將跳樓地點選擇在政府大樓,不清楚老板生前到底是怎么想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認為,王檢忠自知即使恒盾集團所有的110多畝土地上市“招拍掛”,扣除契稅、上繳市級財政的部分和用作園區發展基礎設施的部分,所獲土地增值收益依然難以堵住資金“窟窿”,干脆一死了之。
記者看到,王檢忠跳樓身亡后,恒盾集團向湘潭市政府提交了兩份緊急報告,承認“所涉債務債權數額十分巨大”“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請求“由政府出資的國有企業”出面,“接管恒盾集團所有資產和債務,并對公司進行必要的改制和重組”。
記者了解到,在各方商議善后方案的過程中,恒盾集團部分員工及王檢忠家屬一度在湘潭市政府辦公大樓大廳打橫幅、擺花圈、燒紙錢、放鞭炮,堵塞政府門前交通要道。
一些人士認為,民營企業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陷入困境、資不抵債之后要求政府“接盤”,并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然而隨著經濟波動,今后可能會有更多民營企業陷入困境,甚至瀕臨破產,如何建立有效的市場機制來確保困難企業“軟著陸”,是值得深思的問題。(記者劉良恒、丁文杰)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