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成色综合人夜夜久久,乳夹 震动 走绳play 调教,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怎么设置,翁与小莹浴室欢爱52章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文化生活
馬勇:張學良對愛情忠貞 “閱女無數”是他吹牛
[ 編輯:admincn | 時間:2013-11-21 20:30:05 | 瀏覽:次 | 來源: | 作者: ]
[ 編輯:news | 時間:2013-04-23 12:05:12 | 瀏覽:260次 | 來源: | 作者: ]

[導讀]張學良晚年有點英雄落寞,愛胡說八道。他說“我一輩子閱女無數”,而且暗示宋美齡跟他也好過,這個肯定是瞎扯了。他對趙四小姐的感情,可謂風流但不下流,對愛情和家庭的忠貞很值得我們稱道。

 

主題:民國四公子的政治情懷

主講嘉賓:馬勇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馬勇

【要點1】近代的大家族,如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家族,都有明確的家訓。曾國藩很明白告誡他的后人,第三代絕不要踏入官場一步,根本不會到官場上去招搖,做事情。他們利用自己在官場最好的條件和環境,讓他們的子女接受最優良的教育。這可能是近代大官們選擇的一個最正確的道路。

【要點2】我覺得能夠稱得上民國四公子的,一個是袁克文,袁世凱的兒子;還有張學良,張作霖的兒子;還有一個是一直跟袁克文在一起玩的張伯駒,他1949年之后留在大陸,八十年代才去世;還有一個是清代皇室的人物溥侗,他是光緒皇帝的陪讀,接受的是和皇帝同等的教育。

【要點3】袁克文是袁世凱在朝鮮當商務督辦的時候,在朝鮮收的兩個姨太太生的,并不是袁世凱的原配生的。這種遠距離雜交有利于人種的優化。我們現在看到的材料當中都講到袁克文非常聰明,非常智慧,和這種血統可能有關系。

【要點4】很多領導人很偉大,很聰明,但是他就沒有辦法防家賊。袁克定為了當“太子”,極力推動袁世凱稱帝。他的做法是專門給袁世凱印了一份報紙,上邊寫著:“日本皇室發表聲明支持中國恢復帝制;英國皇室也發明聲明支持袁世凱稱帝。”其實人家是明確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袁克定這件事情做得非常惡劣,他就利用特殊環境下的政治背景,蒙騙了父親。

【要點5】1915年中國為什么從民國走向帝制,大概簡單講可能有幾個原因:第一點,走向民國共和體制時間太短,轉頭回去比較容易;第二,日本要借21條的機會拿到山東;第三,蒙古跟晚清貴族關系密切,清朝滅亡后蒙古欲趁著中國走共和之路而鬧獨立。袁世凱稱帝,對攏住蒙古,解決山東問題都有幫助。

【要點6】袁克文從北京來到上海后,加入了當地的青幫,也就是我們后來講的黑社會。實際上這個解讀是不對的。我們對晚清民國的很多解讀,都可能有一定的妖魔化和意識形態化。青幫、紅幫,我們今天給它們解釋成黑社會。其實青幫、紅幫和我們今天很多慈善組織非常相似。

【要點7】趙四小姐找張學良的時候才16歲,后來陪著他到100歲。什么叫愛情?這才是愛情,這是長達一個世紀的愛情,這一個世紀的愛情表明張學良對愛情的看法。但是張學良是很八卦的,他自己整天胡說八道,說“我一輩子閱女無數”,而且暗示宋美齡跟他也好過,這個肯定是瞎扯了。我覺得這是他落寞英雄心理之下的自我安慰。他故意炫耀的東西和真實是有差距的。

【要點8】1931年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是誰下令的呢?張學良有一段時間暗示蔣介石有秘密的命令下來。但這是不對的,因為蔣介石日記后來也公布了,寫明他是9月19日晚上才知道這件事情,所以就不存在蔣介石先發的命令。

【要點9】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后,中國排日情緒越來越強烈。但是在華北地區的中國高級知識分子沒有一個主張中國應該與日本打仗的。這些在華北的高級知識分子,我舉幾個例子:丁文江、蔣夢麟、胡適,他們反復跟宋哲元、蔣介石講,我們要為戰爭做好準備,要打一定要打勝。如果1931年與日本拼死一戰,會是什么結果?跟日本打就肯定會簽訂不平等條約,一個新的馬關條約就會誕生。

曾國藩家訓:第三代絕不要踏入官場一步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來到騰訊書院。今天講座的內容是《民國四公子的政治情懷》,嘉賓是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馬勇教授。人物研究一直是馬勇教授的學術重點之一,在馬勇教授看來,民國眾多的分流名士之中,誰是當之無愧的“四公子”?他們又如何影響民國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讓我們一起聽聽馬勇教授如何解讀。

馬勇:非常感謝騰訊書院給我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交流,非常感謝各位在百忙當中來捧場。

今天要講民國四公子的政治情懷,其實我想講這個題目主要是和現在處的故事大背景,社會大背景有關。這幾年,李公子,李天一的事情,李剛的事情,使我們反省歷史上官二代、富二代是不是都是這樣的品性。

多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近代以來的名家大族和中國古典社會當中的大豪門世族,都不是我們今天想象的掙點小錢,得到一點小官就去炫耀,就把自己的子女嬌慣起來,中國古典社會不是這樣。因為中國人從古代很早的時候就明白,富不過三代,因此真正能夠讓他們傳下去的中國老話,叫“詩書傳家”,靠知識,靠文化。古典的中國家族——比如孔子家族——從古代一直傳下來的有很多,但這些家族都不是一直處在政治的光環下的。

近代的大家族,如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家族,都有明確的家訓。曾國藩很明白告誡他的后人,第三代絕不要踏入官場一步,根本不會到官場上去招搖,做事情。他們利用自己在官場最好的條件和環境,讓他們的子女接受最優良的教育。這可能是近代大官們選擇的一個最正確的道路。像我們平民出身,來自農村,來自下層社會的人,想去出洋留學,可能在資金等各方面都不具備,眼界也不具備,從農村跑到北京來都覺得大開眼界了,離開中國萬里之遙飄洋到海外只會更恐懼。但是高官的子女有這個條件,近代大官對子女的安排都是出洋留學,最好去做科學研究。中國學術界,特別是自然科學界當中一大批姓曾的,他們可能就來自湖南曾家。

袁世凱最有名的后人是他的孫媳婦

李鴻章的后人在官場上第二代有,第三代就沒有了,都是去做實業,做科學。袁家也是這樣,民國四公子當中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袁家的后人,袁世凱第二代開始就沒有真正意義上做官的,這和袁世凱死得早也有關系,如果不是死那么早,可能會有個別子女走上仕途。他一輩子生了三十幾個孩子,17個兒子,15個女兒,三十幾個孩子當中,如果袁世凱不是死得那么早,一定會有人在政壇。大兒子(袁克定)對政治有著濃厚的興趣。李鴻章的孩子,第一個過繼過來的大兒子也是跟著他在從政,其他子女,他就讓他們慢慢改變,往其他方面走。

袁克文的后人,最有名的是大物理學家吳健雄,她是袁家騮的太太。是華人當中最早有資格得諾貝爾獎的,又是女科學家。

我們今天講的民國四公子,他們都是生在晚清,大家世族當中已經注意到“怎么使自己的子女優秀”這個問題。公子哥不能只會烏七八糟的事情,一定是從小的時候就接受良好的訓練,一定具有很強的文學、藝術修養,詩書琴畫都拿得起放得下,即使不能自己創作,也要有很強的鑒賞能力。

排除法找“民國四公子”:為什么孫科、盧小嘉、段宏業不夠資格?

我們講民國四公子,不能夠僅僅講四公子的風流韻事。公子哥的風流倜儻體現在他愛美,以及他怎么去愛。民國公子哥當中,后來慢慢淘汰出來民國四公子,個人有個人的評判,并沒有一定之規。

四公子可以去從各方面衡量,我們先說孫科。他當然有很多和女影星的緋聞,在這方面符合公子哥的條件。他爹孫中山是中華民國開國大總統,但是孫科我們看他的全部歷史,你就會發現他的生活比較乏味,并非豐富多彩,他的緋聞僅僅是純粹的緋聞,他并沒有在重大的事情上有比較值得稱道的東西。孫科,我理解當中,可以排除掉他。

再說盧永祥的兒子盧小嘉。盧永祥是中華民國開國前十年當中很重要的人物,但是盧小嘉這個人并沒做過很重大的事情。他也喜歡文學、藝術、收藏、繪畫,但是總體上來講他也不是那么很有情調的。

民國公子當中,可能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是段祺瑞的兒子,段宏業,他也是在候選名單當中,我們講大范圍的民國四公子當中并沒有提到段宏業。他高人一等的就是圍棋,達到了專業很高段的水準,他和他爹之間下圍棋的故事也豐富多彩,大家去看相關書籍都會知道,但是他仍然不具備我們所要強調的要有政治情懷的這種公子標準。他一定要風流倜儻,風流而不下流;他一定要有家國情懷,對重大的國家事件,國家變化要有自己的擔當,有肩膀。這樣段宏業就不行了,他吸毒(張學良也吸毒,這項不是最重要的),主要就是有沒有政治上的見解。

馬勇版民國四公子:袁克文、張學良、張伯駒、溥侗

我們排除之后去看,我覺得能夠稱得上民國四公子的,一個是袁克文,袁世凱的兒子。還有張學良,張作霖的兒子。還有一個是一直跟袁克文在一起玩的張伯駒,他1949年之后留在大陸,八十年代才去世,我們對他的故事不知道很多。還有一個是清代皇室的人物溥侗,當年在民國,在晚清這一段時間,大概是最風光的。他是光緒皇帝的陪讀,他的年齡比光緒皇帝小一歲,長時期跟著光緒皇帝陪讀,接受的是和皇帝同等的教育,光緒皇帝是清代12個帝王當中文化程度、教養最好的皇帝,但是我們現在都把他妖魔化了,晚清、民國的歷史基本上我們搞不明白。1898年戊戌政變之后,康有為梁啟超告訴大家慈禧太后欺負光緒皇帝,我們覺得小皇帝光緒就是窩囊廢。其實這個故事是假故事,這個假故事使我們對這個事情就很難理解。

溥侗之所以能進入到晚清民國四公子名單里面,是他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他的詩書、畫、藝術,風流倜儻,更重要的是因為他是光緒皇帝的陪讀,光緒皇帝在晚清最后二十多年當中,對中國的影響太重大。他的同學究竟在這些過程當中給他多大的幫助,支持?溥侗的祖上是康熙的直系一支,血統純正。光緒皇帝跌宕起伏的一生中,他的這個同學,這個皇族本家,在政治上一定是有所作為的。

晚清民國盡管離我們今天不是很遠,我們能夠講的,能夠真正的西太少,溥侗的故事不能捕風捉影去講,大家能知道的就很少。

我再講張伯駒,他的情況有點和溥侗相似。張伯駒出生在1898年,他父親張鎮芳是袁世凱的表兄弟。張伯駒從小和袁家就有很親近的關系。張鎮芳在袁世凱做中華民國總統的時候,是很重要的角色。

民國和晚清的政治就是同人政治,安排親戚很正常。張伯駒的父親很快就做到了河南都督(省長)的高位。他也接觸了很多高官,也和這些高官的子弟們建立很密切的關系。

張鎮芳和袁世凱有特殊的關系,因此在袁世凱幾次重要的活動當中都擔任著重要的角色。1915年,走向帝制,最主要策劃者里邊,我們原來知道一個是廣東梁士詒,一個是湖南的楊度,我們都這么講的。其實真正給他料理內部事務的就是他的表兄弟張鎮芳,這關系就非常重要了。張伯駒就在這樣一種光環,大家庭當中成長,因此他的文化素養和藝術鑒賞力就不得了。

民國富二代的家國情懷:張伯駒傾家蕩產收購書畫無償捐給國家

大家世族的公子哥,他一定要有家國情懷,樂善好施,不能把金錢看得很重,不能像我們今天有些高干子弟,見到窮人一分錢都不出,這就不對了。張伯駒最值得我們稱道的是他窮自己一家之力,為國家收藏了不得了的藝術品。我們今天故宮藏品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張伯駒個人的收藏。他收藏有中國最早的繪畫,是唐朝的,收藏的書法作品甚至比唐朝還早,那個紙本能傳到今天,已經不得了了。當時一賣,都是幾百兩黃金,那是在晚清民國的時候,是相當多的一筆錢。張伯駒能用家里面傳下來的錢把它收購回來,最后捐給了國家,和五十年代我們整個政治氣氛有關。故宮就是清朝的皇宮,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之后,當年不叫故宮了,叫清宮,是溥儀居住的地方。溥儀退位后從1912年居住到1924年,這個時候仍然叫清宮,叫紫禁城。這里面藏有很多的作品,國內外的名家都愿意把自己的作品送到那里,因此當時清宮藏畫也比較多。

1912年-1924年,清代的廢帝溥儀在里面,當時也有很多作品流傳,溥儀的弟弟從里面帶走很多,他想出去留學,怎么辦呢?從里邊拿走一幅畫將來可以換錢,當自己的學費,他就在那斷斷續續拿走了很多,他是溥儀的親弟弟,都是溥儀送給他的。1924年馮玉祥一下子把清帝趕出紫禁城,很多作品都流散到民間。一些重要的作品就跑到了外國,特別像日本,日本的文人確實對中國古典的文明非常喜愛。在中國和日本的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中日就是一家的感覺,日本人覺得我就是中國一部分,并沒有像我們今天講的兩個國家,因此很多從故宮流出來的很有名的作品,就被日本的有實力的文化人收購了。

張伯駒從國家民族的角度考慮,覺得不能讓這些故宮里面流出來的東西都流出中國,于是就想辦法收購這些藝術品,收了之后一直珍藏。經過了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動亂,經過了整個中日戰爭,再經過了后來的解放戰爭,一直到1949年之后,無償捐給國家了,現在都在故宮里。國家給他發了一個證明,因為那個時候人的感覺和我們今天的感覺不一樣,我們今天捐給國家得作價(國家要給捐贈者一些錢),那一代人就沒有這么想。

如果我們講民國四公子,他們的緋聞這一塊,作為歷史學來講,特別不適宜在公開場合說,私下聊天我也能講講他們的八卦,但是這種公開講,不太合適。有時候緋聞也是新聞,實際上當事人他是故意的,他不是故意散布出來,但是某種程度上他默許,因此我們在研究近代,都要看它的外部環境,這些八卦故事很難講。

我今天想講的是四公子的政治情懷,政治情懷是什么意思?就是他一定要在政治上有所作為,有所擔當,有所貢獻,這里面能夠講的,剛才我講去掉這兩個,張伯駒和溥侗,我們不清楚,溥侗的故事一定有,但是我們不清楚,張伯駒的故事也一定有,我們也不清楚,在政治上的層面我們不清楚。但是,我們現在能清楚的(是袁克文和張學良),這兩個人我大概能講出來和原來的這種敘事不太一樣的。

 

】 【打印繁體】 【投稿】 【關閉】【評論】 【返回頂部
[上一篇]京華時報:與其求饒下跪不如早管住嘴 [下一篇]儒家與中國統一
評論
稱呼:
驗 證 碼:
內容:
相關欄目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