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族的形成" />

伊人成色综合人夜夜久久,乳夹 震动 走绳play 调教,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怎么设置,翁与小莹浴室欢爱52章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文化生活
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一《匈奴與秦漢的和戰》導讀
[ 編輯:admincn | 時間:2013-11-21 20:26:45 | 瀏覽:次 | 來源: | 作者: ]
[ 編輯:admin | 時間:2012-05-15 17:18:56 | 瀏覽:229次 | 來源:網絡 | 作者:admin ]

匈奴族的形成及其奴隸制國家的建立
戰國末年,一個古老而強悍的游牧民族在大漠南北崛起了,它就是匈奴。堯舜時它稱做葷鬻(Xūnyù ),自稱是黃帝的后代。夏朝時與夏族為鄰,居內蒙古河套大青山一帶,雙方交往密切。商朝時稱鬼方,西周 時稱獫狁(Xiǎnyǔn),常侵擾北方,掠財害民。春秋戰國之際史稱西戎和北狄,與華夏各族時戰時和 。戰國后期稱為匈奴。是由許多部落和氏族聚集、結合而形成的民族。
匈奴族誕生的民族“搖籃”是內蒙古五原郡gè@①陽縣西北的“頭曼城”(今包頭市東),這是匈奴第 一個單于頭曼的駐牧及統治中心。
公元前3世紀,匈奴人進入鐵器時代,生產力大大提高,產品有了剩余,集體化游牧轉變為個體化,公有 制轉變為私有制。隨著私有財產和奴隸制的出現,以及在頻繁的掠奪戰爭中,氏族酋長和軍事首領積累了大量 財富和奴隸,加強了他們的權力和地位,成為氏族部落中的統治者。公元前3世紀左右,匈奴的頭曼單于便在 此基礎上建立起東鄰東胡、西連月氏、南接秦朝,以漠北為中心,龐大的奴隸制國家。
前209年頭曼長子冒頓(Mòdú)殺父自立為單于。冒頓時期(前209年-前174年),首先加 強和完善組織機構,增設等級森嚴的各級官職,把匈奴分為左右中三大部,中央設單于庭,統領全國軍政,左 賢王庭在東部、右賢王庭在西部,分管各自的軍政事務。為了維護匈奴奴隸主的統治秩序,冒頓建立了一套從 中央到地方的軍事行政組織,又發展了一支擁有三十余萬鐵騎的軍隊。
冒頓先后東滅東胡;西逐月氏,平定樓蘭、烏孫;南滅樓煩王,占白羊河南王之地;北服渾瘐、丁令、屈 射、鬲昆、薪犁等各族,把我國北方大漠南北東西統一起來。它的領土東起遼河,西至蔥嶺,北抵貝加爾湖, 南達秦長城,成為西漢時期北方塞外草原上的強敵。在亞洲大陸東部的歷史上,第一次形成了兩個社會性質不 同的政權并列對峙的格局,兩大政權開始了長時間的對抗與交往。
匈奴的強盛及其對秦漢的威脅
早在戰國時期,“冠帶戰國七,而三國邊于匈奴”。“匈奴驅馳于樓煩之下”,不斷南下侵擾燕趙秦北方 邊境,給三國以很大的威脅,迫使燕趙秦三國修筑長城以御之。前325-前299年趙武靈王北破樓煩、林 胡,筑外長城,與匈奴隔長城相望。前265年趙孝成王派李牧守代、雁門郡,以資防備,結果大破匈奴十余 萬騎,給匈奴以很大打擊,迫使匈奴十數年不敢侵擾趙國的邊城。秦統一六國后,前215年以頭曼為首的匈 奴主開始向外擴張,把矛頭指向秦朝的河套一帶,被蒙恬率32萬大軍打得大敗,奪回“河南地”,迫使匈奴 向北退卻700余里,從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秦始皇“筑塞于河上”(在河套一帶筑障塞)又移內地 3萬家至河北(今烏加河北)、榆中(今河套東北岸)以實邊防。前214年又把燕趙秦三國長城連接起來, 重新修繕,并向東西擴展,筑成西起臨洮、東至遼東郡的萬里長城,派蒙恬擁兵坐鎮上郡守衛。其后,匈奴奴 隸主利用秦末農民起義,楚漢戰爭,中原內亂,北方空虛的時機,南越長城,侵擾燕、代一帶,把蒙恬收復的 河南地四十四郡又全部奪了回去,對剛建立的西漢王朝構成極大的威脅。
西漢初期,中原幾經戰亂,社會經濟殘破,勞力不足,物資匱乏,國力極度空虛,社會秩序極不穩定。剛 建立的漢王朝面臨休養生息、恢復社會秩序的巨大任務,加上地方“異姓諸王”的存在,中央集權尚未確立, 無力抗拒匈奴的不斷侵擾,只能采取消極的防御政策。前201年秋,冒頓單于圍攻馬邑(今山西朔縣),韓 王信叛降,引冒頓南下攻晉陽(今太原)。前200年劉邦親率32萬大軍前往抵御,由于輕兵冒進被匈奴4 0萬騎兵包圍在平城白登山,七天未能解圍。劉邦采用了陳平“奇計”,賄賂冒頓的閼氏(Yānzhī,即 王后)網開一面逃了出來,雙方暫收兵。前199年,匈奴冒頓單于數度侵擾漢邊境,劉邦采納了建信侯劉敬 的“和親”政策,想把女兒長城公主嫁給冒頓,利用姻親關系和贈送禮物阻止匈奴南侵。由于呂后日夜泣曰: “妾唯太子、一女,奈何棄之匈奴!”致使這次和親沒有實現。
西漢對匈奴的“和親”政策
劉邦死后,子劉盈(惠帝)即位。前192年,以宗室女為公主嫁給冒頓單于為閼氏,另送千金財物,結 和親之約。其后每年奉送一定數量的絮繒、酒、米、食物等,實踐了“和親”政策。從惠帝起經呂后、文帝、 景帝六七十年間,“和親”政策成為西漢初期對待匈奴的一種屈辱政策。對此漢王朝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高 帝九年始,下至武帝元光二年才告終止。冒頓對此并不滿足,公然致書呂后,以極其侮謾的言詞提出“愿游中 國,娶呂后為妻”,想到中原來當皇帝。漢文帝初年繼續與匈奴“和親”。文景帝先后在前174年、前15 6年和前152年將公主嫁給單于稽粥為閼氏。年年奉送財物,不斷增加金帛、絲絮數量,卑辭厚禮。
西漢在“和親”的同時也開放“關市”,準許兩族人民交易。“和親”與贈禮品得益的是匈奴首領單于和 奴隸主貴族。而中下層匈奴人生產上和生活中急需漢朝的鐵銅器、絲絮、金帛等物品,只有通過關市才能得到 解決。漢人也從匈奴人手中換回所需的馬匹牛羊等牲畜以及大量皮毛、氈球等物品。通過開放“關市”兩族人 民互相往來,進行經濟文化交流,豐富了兩族人民的生活。前162年,漢帝致書與匈奴單于相約,以長城作 為北方游牧民族與中原農業民族活動的分界線,漢匈兄弟相處決不負約。然而,嫁公主、贈財物和開放“關市 ”、以長城為界,并不能滿足匈奴奴隸主的貪欲,盡管西漢王朝委曲求全,也未能乞求到和平、安寧,從前2 00年至前133年的67年間,匈奴騎兵西起隴西、東至遼東仍經常南下,攻城著邑,擄掠如故。甚至匈奴 騎兵深入到長安城北。晁錯說:匈奴軍隊“小入則小利,大入則大利”,他們每年擄掠所得,大大超過和親的 禮品。這是因為,黃河流域先進文化、擁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眾多的人口,成為生活在漠北高原、生存物質條 件差的匈奴民族夢寐以求的。“好戰的游牧民族”,善射獵,在軍事上占有優勢。漫長的漢匈邊界,給予匈奴 騎兵進行大規模的攻掠以有利的條件。
漢武帝對匈奴的反擊戰
前140年漢武帝即位。西漢王朝經過近70年的休養生息,經濟恢復發展,人民富裕,國力充實,步騎 軍力大大增強,中央集權制得到加強和鞏固。漢武帝一改消極的和親政策,采納了主戰派大臣的意見,對匈奴 實施反擊。前138年派張騫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欲東西夾擊匈奴。前133年冬十月,武帝采納王恢提出的 “伏兵馬邑襲擊單于”的計劃,以30萬精兵埋伏在馬邑山中,使聶壹佯為出賣馬邑城以誘單于,企圖一舉殲 滅。六月,單于信以為真,率10萬騎入塞,見一路上疑象紛呈,單于捕得漢朝尉史,便引兵撤退,設伏失敗 。從此,漢匈關系惡化,匈奴大肆進攻北方邊塞,漢匈之間展開了長期的戰爭。漢武帝為從根本上解除匈奴的 侵擾,先后部署幾次關鍵性戰役:
一是河南之戰,也叫漠南之戰(收復河套以南)。前127年正月,武帝派衛青、李息率大軍從陜北榆x ī@②舊塞(今榆林東北)經云中向西北河套進攻,沿外長城向南折回,再沿黃河、傍賀蘭山返抵隴西,畫一 馬蹄型弧線將匈奴右賢王屬部樓煩王、白羊王部擊敗,俘殺甚多,在此設朔方郡,移民十萬戍守邊境。
二是河西之戰。前121年春三月,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萬騎從隴西出發奔河西走廊,西過焉支山千 余里,殺折蘭王,較盧侯王,俘渾邪王及其部眾萬余人,大勝。夏季,霍去病又率數萬騎從北地出發,西經祁 連山深入匈奴腹地二千里,俘單桓王、酋涂王及相國3000、殺敵3萬余,使渾邪王和休屠王率4萬余眾降 漢。因此,漢朝打通了河西走廊,為進軍西域建立了前哨基地。
三是漠北之戰。前119年武帝為撲捉匈奴單于消滅其王庭及左賢王勢力,派衛青、霍去病各率十幾萬大 軍從定襄和代郡出發,北渡大沙漠,深入漠北腹地。衛青率先鋒5000騎,結兵車為營,與單于萬騎遭遇于 沙漠。時值夕陽西下,狂風席卷,飛沙撲面,天黑時兩軍混戰一團。漢軍兩翼包圍,單于見來勢兇猛,于黃昏 前遁。漢軍俘斬1.9萬余人,漢軍追至@③顏山趙信城(今蒙古杭愛山南)毀其城大勝而歸。
霍去病率軍北上2000余里,在狼居胥山大敗左賢王,俘殺7萬余人。東線漢軍也大勝,切斷了匈奴“ 左臂”。武帝又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大宛,以公主嫁給烏孫王,折散了匈奴在西方的同盟, 切斷了匈奴的“右臂”。在河西設置酒泉、武威、張掖、敦煌四郡。一面隔絕了匈奴與羌的交通,一面在河西 及河套一帶實行屯田,又把邊防設備烽燧、亭障從酒泉伸展到玉門,又從敦煌伸展到鹽澤(今羅布泊),經過 這一系列的軍事、政治、邊防和經濟上的措施,匈奴在北方的威脅才基本解除。
前87年漢武帝死,漢朝暫時停止反擊。漢匈經過40余年戰爭,雙方在兵力、物力、財力各方面損耗巨 大,尤其匈奴損失更慘重,上下疲備以極,人民痛苦不堪,各階層都想暫時停戰講和。
漢昭帝時,匈奴為緩和與漢的敵對關系,實現和親,把扣留在匈奴19年的漢使蘇武放回。但匈奴騎兵仍 不斷在漢北方邊境出現,由于漢朝防守嚴密,匈奴騎兵無隙可乘。前73年匈奴轉攻西域的烏孫,向其索要烏 孫公主(即漢朝嫁給烏孫王的解憂公主),烏孫王向漢朝求救。漢宣帝組織五路大軍與烏孫聯合出兵組織出擊 匈奴,大獲全勝。這是漢匈戰爭以來的最后一次大戰,匈奴慘敗。從此北方邊塞愈加平靜了。
從前133年至71年的漢匈60年占爭,匈奴雖被打敗,漢朝也付出了“海內虛耗、戶口減半”的沉重 代價。這幾十年的反擊戰,保衛了漢朝北方和邊境人民的生產和生活,保證了西漢的穩定統治;有效地開發邊 疆地區,使邊境地區的農業生產和經濟文化得以恢復和發展;打通了古絲綢之路,加強了古代中西方的交通和 聯系,促進了東西方科技文化的交流。
西漢后期呼韓邪單于歸附漢朝
匈奴戰敗后,游牧區域大大縮小,生產日趨萎縮,加上各屬部的反叛,統治集團內部發生分裂和內訌,龐 大的匈奴奴隸主政權陷于四分五襲的狀態。
前60年的虛閭權渠單于死。因即位問題,到前57年統治集團內部形成“五單于爭立”的局面(呼揭單 于、車犁單于、烏籍單于、屠耆單于和呼韓邪單于),最后呼韓邪單于稽侯珊按世襲制與習慣繼位。他回到單 于庭,眼見經此戰亂,人口減損,處境危艱,恰此時,其兄左賢王呼屠吾斯又自立為郅(zhī至)支單于, 準備打敗呼韓邪,占據單于庭。呼韓邪看到北有郅支,南有漢朝,東西屬部早已叛亂瓦解,如不歸附漢朝,將 受兩面夾擊的危險,若歸漢還可借助漢朝力量與郅支抗衡,徐圖恢復。于是,他采納了左伊秩訾王的建議,于 前53年派兒子右賢王、弟弟左賢王歸附漢朝。他見漢朝厚待子與弟,便于前51年正月親自入漢覲見漢宣帝 ,表示歸附中央,尊崇漢天子。宣帝派專使韓昌去五原郡迎接,沿途七郡派軍民夾道歡迎。來到長安待以最高 禮節,位在諸侯王之上。同時頒發黃金質的“匈奴單于璽”,承認他是匈奴最高首領,確定匈奴政權隸屬于漢 中央的藩屬地位。此外又賜予大量的珍貴禮物,并先后調撥谷米,救濟匈奴民眾。
前33年(元帝競寧元年)正月,呼韓邪入漢朝見天子,表示愿與漢結親。元帝遂以后宮“良家子”王嬙 (字昭君)嫁給他為妻。他高興極了,號昭君為“寧胡閼氏”,愿為漢守衛北方邊疆。呼韓邪附漢是漢匈兩族 歷史長期發展的必然產物。呼韓邪審時度勢,順應歷史的潮流,通過他個人的政治遠見、才能和毅力實現漢匈 兩族間的民族融合;結束了漢匈150年來的戰爭狀態,使之轉入和平友好的關系。終于完成了漢匈兩族團結 合作的事業;開了北方政權接受中原中央政權領導之先河,密切了塞北和中原的政治關系,促成了塞北與中原 的統一;加強了漢匈兩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使匈奴人的生產力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促使匈奴向封建制轉 化;結束了匈奴二十余年來的分裂,統一匈奴,為匈奴安定政治、發展生產、人口增長提供了條件;同時,漢 王朝“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北方人民獲得達60余年的休養生息;也 使漢王朝的聲威在西域大震,各地盡尊漢。
新朝及東漢初期與匈奴的關系
呼韓邪死后,其后裔遵從他的遺囑,與漢朝中央保持著和平友好的關系30多年。直到公元1年(漢平帝 元始元年)被王莽破壞。
王莽新朝違反了宣、元帝時漢與匈奴的三項約定,把宣帝頒給呼韓邪單于的金質“匈奴單于璽”索回,另 發烏珠留“新匈奴單于章”,蓄意壓低單于的政治地位;將“匈奴單于”之號改為“降奴服于”;王莽企圖用 武力樹立威信,分匈奴居地為15個部分,強立呼韓邪子孫十五人俱為單于,削弱匈奴的勢力。這樣就激起了 匈奴的不滿,連年侵擾北方邊塞,漢匈兩族幾十年的和睦共處局面被王莽的錯誤政策所破壞。
東漢初期漢匈關系仍沒有改善。一方面,匈奴附漢以來內部安定,社會生產得以恢復和發展,到公元前后 ,力量已很強盛,奴隸主貴族中的侵擾勢力重新抬頭,控制了西域各族,勾結并支持中原割據勢力,參與中原 的分裂活動。另一方面,王莽的錯誤政策和漢末農民大起義,以及中原割據勢力的囂張,東漢初軍事政治力量 比較薄弱。這種形勢使東漢政府對匈奴的侵擾無法在戰略上采取積極反攻的行動,只能采取消極防御的方針和 策略。政治上,光武帝劉秀遣使匈奴贈送金幣以通舊好,緩和與匈奴的關系;軍事上,調兵邊塞以守為主,很 少出擊。匈奴針對東漢這種局面,仍繼續不斷南侵,間或有使節往來,但這種接觸,無法從根本改善雙方關系 。自西漢以來,漢匈關系由和親到戰爭,從敵對到友好,以及由破裂再為侵擾,這種曲折、迂回反復演變的過 程,是漢匈雙方力量對比的變化等因素起重要作用。
匈奴分裂及南匈奴附漢與北匈奴西遷
公元48年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請求內附,“原永為藩蔽,捍御北虜”。東漢政府讓其遷居云中 郡,并按西漢時對待呼韓邪附漢時之舊例,以諸侯王的禮儀頒給金璽,另賜財物、谷米、牛羊3萬余頭接濟。 南匈奴政權在東漢支持下穩定下來,漢匈關系十分友好,東漢政府用于南匈奴的費用,每年達1.9億之巨。
北匈奴連年遭受嚴重天災,又受到南匈奴、烏桓、鮮卑的攻擊,退居漠北后社會經濟極度萎縮,力量大大 削弱,多次遣使向東漢請求和親。一怕東漢北伐;二想挑撥破壞東漢與南匈奴之關系;三想在西域抬高自己聲 望。四想通過和親與漢互市交換所需物資。東漢政府沒有答應和親,僅同意兩族人民互市。北匈奴從公元65 年至72年不斷入侵東漢漁陽至河西走廊北部邊塞。隨著東漢王朝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國力強盛,在南匈奴 的支持下,開始了征伐北匈奴的反擊戰。
公元73年二月漢明帝(永平十六年)派竇固等四路大軍出擊,占據伊吾盧城(今哈密)。同年,派班超 通西域南路善鄯國,75年至76年漢匈之間對西域展開了一場爭奪戰。竇固、耿恭擊敗呼衍王和左鹿蠡王, 占車師、爭奪金滿城,因明帝死,中原大旱,人民負擔太重,暫時罷兵。公元83年至85年北匈奴人先后有 73批南下附漢,加之南匈奴攻擊,北匈奴力量大大削弱。公元87年鮮卑從東部猛攻北匈奴,殺優留單于, 北匈奴大亂,漠北又發生蝗災,人民饑饉,兄弟爭位,內部階級矛盾尖銳,民族矛盾嚴重,北匈奴社會危機暴 露出來。東漢乘機大舉征伐北匈奴的統一戰爭于89年(和帝永元元年)夏六月開始,竇憲、耿秉率軍與南匈 奴軍會師涿邪山(今蒙古國滿達勒戈壁附近)與北單于戰于稽落山(今蒙古國額布根山),北單于大敗逃走, 漢軍追擊,俘殺1.3萬余人,北匈奴先后歸附81部20余萬人。竇憲、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國的杭愛山 )刻石紀功而還。90年再擊北匈奴,北單于受傷逃走。91年漢軍又出擊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匈奴 軍,北單于率殘部西逃烏孫與康居,開始了西遷的歷程。匈奴自頭曼單于建立政權至此整整在大漠南北活動了 300年,對兩漢北方的威脅至此解除。
漢軍擊敗北匈奴后,西域50余“國”重又歸漢,漢又復設置西域都護,保護絲綢之路及維系西域各族的 友好關系。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禾加固
@②原字奚加谷
@③原字宀下加真

 

】 【打印繁體】 【投稿】 【關閉】【評論】 【返回頂部
[上一篇]形象思維與歷史教學 [下一篇]歷史教學中的傳統美德教育
評論
稱呼:
驗 證 碼:
內容:
相關欄目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