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
進入大別山后,劉伯承司令員親自翻山越嶺察看地形,選擇戰場。這是高山鋪戰役前夕,劉伯承登上浠水三角山頂看地形。
1947年夏,劉、鄧野戰軍主力千里長驅,直入大別山,把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揭開了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的序幕。蔣介石急忙調集重兵追堵,企圖乘我立足未穩予以“聚殲”。
10月初,蔣介石在大別山北麓集結7個整編師,對我軍進行合圍,而在山南地區僅留少部兵力守備。針對這一情況,劉、鄧留2個旅在商城、羅山地區偽裝主力迷惑敵人;野戰軍主力則乘虛南下,克黃安(今紅安)、占武穴,橫掃長江北岸300余里。江北的隆隆炮聲使蔣介石異常驚恐,誤以為劉、鄧主力即將南渡長江,慌忙調兵圍堵,其中以整編第40師及整編第52師82旅由浠水沿公路向廣濟兼程前進,向我側背進攻。
敵整編第40師原為第40軍,是蔣介石西北軍的“精銳”部隊,全部美式裝備。該敵自豫北一路跟至大別山,充當了“追剿軍”的急先鋒。當時,我南下大軍連續行軍極度疲勞,非戰斗減員嚴重。部隊為便于機動,重武器和車輛已掩埋或炸毀。故該敵更加驕狂,進入鄂東后孤軍冒進,尾我第1縱隊不放。
劉、鄧決定抓住戰機,集中10個旅伏殲該敵。為選擇有利地形作戰,55歲的劉帥親自登上鄂東三角山勘察地形險要,決定在敵必經的、地形對我有利的蘄春縣高山鋪以東峽谷地帶設一個“口袋陣”,殺它一個“回馬槍”,在運動中殲滅這股頑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