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而在1970年代末的回城大潮中,許多已婚知青的婚姻和家庭因遭受到沖擊而破碎,比如西雙版納農場5天內有3000對知青夫婦離婚。即便是躋身中產階層,這些現實的境遇和眼前的人事也容易讓他們心存危機。
東方早報:據你研究發現,主要是誰在“白發相親”?被征婚者又有哪些群體特征?
孫沛東:從我在相親角做的實證研究來看,這些代替子女相親的父母,年齡介于50到70歲之間,絕大部分都是本地人。總體而言,他們都是1949年以后成長起來的一代,七成人曾經上山下鄉、經歷過“文革”,而且一半以上的人的配偶是知青。“白發相親”這個群體的受教育程度較高,多數人具有高中以上學歷,只有四成不到的人教育程度較低;六成以上是企業管理人員、國家干部和工程師等技術人員;平均每個本地家庭占有住房一套半。從教育水平、職業和住房三個指標來看,“白發相親”的知青一代父母可看作這個城市的中產階層。
被征婚者中,女性占六成以上,其中一半以上的女性的年齡在26-30歲之間,而接近一半的男性的年齡在31-35歲之間;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占八成以上,其中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碩士學歷,有雙碩士、海歸碩士和博士學歷的人也不在少數;主要是本地人,至少是“新上海人”;以公司職員、公務員,或者如會計師、科研人員等專業人士為主。
知青一代父母的集體焦慮
東方早報:這些父母為什么會如此介入子女的婚姻問題?子女是否同意父母為自己代理相親?
孫沛東:我想可以從制度層面來分析。首先,知青一代父母獨特的人生經歷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對子女的擇偶問題不管不問。“上山下鄉”曾給知青生活帶來巨大影響,主要體現為知青個人生命歷程中的種種背離,如晚婚晚育或不婚不育,甚至婚姻不幸福。正是被延后的戀愛與婚姻生活,使得知青一代父母對子女的婚姻有著非同尋常的急切與焦慮。而在1970年代末的回城大潮中,許多已婚知青的婚姻和家庭因遭受到沖擊而破碎,比如西雙版納農場5天內有3000對知青夫婦離婚。即便是躋身中產階層,這些現實的境遇和眼前的人事也容易讓他們心存危機。因此,這些父母對子女婚姻的高度熱忱,或許可以通過他們自身的婚姻及家庭生活來理解。
其次,獨生子女政策也是父母來相親角代替子女相親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相親角,絕大多數待婚男女都是獨生子女。家里只有一個孩子,父母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這個孩子身上。而教育、醫療、住房和養老等領域的市場化也在客觀上強化了子女和父母之間的聯系,城市的第一代獨生子女上大學時剛好趕上學費雙軌制,父母為他們念大學支付了比較昂貴的費用,很多父母或節衣縮食,或通過理財投資,幫他們購買婚房或至少準備了婚房的首付款,所有的努力怎能在擇偶這個事上停滯呢?正是因為存在生存、成才和養老等風險,獨生子女與其父母才毫無選擇地被“綁縛”在了協同擇偶這駕戰車之上。
另外,社會福利和保障體系的不完善造成了知青一代父母對自己以及子女未來的生活充滿擔憂,這就促使他們力圖在婚姻市場上尋求“上遷婚”(俗稱“攀高枝”)的可能。最為現實和突出的是父輩的養老和醫療問題,“三代單傳”夫婦可能要贍養12位老人。在相親角,父母們為原本已經非常優秀的子女不斷尋求他們比子女更優秀的結婚候選人的案例比比皆是。
這些被征婚的子女大都是“乖仔乖女”,求學時一門心思念書,工作了被催婚,再加上職場壓力大、城市交通苦、自身圈子小等原因也阻礙他們找不著對象。對父母代理相親的態度,有的是明確反對,有的是期望與逃避并存,有的是同意或默許。
總之,與傳統的父母包辦婚姻不同,“白發相親”的實質是代辦擇偶,是“毛的孩子們”試圖幫助“鄧的一代”解決婚戀難題。兩代人有各自的怕與愛。在新生代婚姻這個問題上,兩代人的怕與愛奇妙地糾纏、融合在一起,于是就有了相親角這個光怪陸離的圖景展現在我們眼前。
“毛的孩子們”走過特殊的人生道路,從下放到下崗,他們接受了“不完整的教育”,“被耽誤的社會生活”,并遭受了“經濟轉型的困窘”,因此,他們對生活有著特殊的怕。他們的子女——“鄧的一代”迎著改革大潮出生,頂著“獨生子女”的光環或者魔咒,進入了談婚論嫁的年紀。“毛的孩子們”的愛與怕就在子女婚戀這個環節集中爆發。
而選擇公園這種公共空間來解決婚戀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路徑依賴。中國大陸最早出現相親角和“白發相親”現象,是2004年9月在北京的龍潭公園。而在1980年代,北京龍潭公園就曾經聚集很多為自己尋找配偶的回城青年,那時他們是“自發相親”;20多年后,當他們的子女進入擇偶階段,他們又自發組織了“相親軍團”,這次,他們是“白發相親”。
東方早報:根據你的研究,相親角的成功率其實非常低,是嗎?
孫沛東:經過10個月的田野研究,我能指名道姓地說出來的成功實例只有一對,我能清楚地轉述的成功案例也只有兩對。
成功率低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相親角本身的性質;父母和子女對它的預期和定位;父母在相親角的擇偶策略和步驟。相親角是一個融合著各種欲望、講求實力、市場力量作用其間的婚姻市場,其鮮明特征是市場化的自由交易。在相親角,有的父母“炙手可熱”,有的父母則無人問津,說到底,實力才是硬道理,而它又包括子女的硬實力與父母的軟實力。房子、工資、職業、戶口、年齡、形象、婚史、性格和屬相等擇偶標準非常具體、理性,完全市場化。父母間有關擇偶的談話涉及一種完全市場化的交易行為,他們已然能熟練地運用市場化的語言。
1/2 1 2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