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央及葉饒羅〔2〕:
(甲)關于東北問題,在昨日簽字后,我聲明三點:
(一)軍委會發言人說,東北無內戰,只是接收遼陽、撫順。完全不合事實,政府軍以軍隊攻我軍所在之撫順、遼陽、鐵嶺,若不叫內戰和軍事沖突,則將來政府軍可繼續進攻任何中共地區及蘇軍撤退區,亦可不叫沖突,如此派執行小組〔3〕何用。張、吉〔4〕當承認東北存在沖突,急派小組去,故一切沖突均須停止。
(二)政府軍去東北接收,五軍已足,美方亦只承運此數,況整軍方案〔5〕亦只定五個軍,而又皆為美械師,決不能再增。張認五軍已足,再運必報執行部,而共軍仍在運。吉認五軍外有運輸須問魏德邁〔6〕。我答以中共軍運入東北在停戰前,但政府軍如再加,我軍亦將加。
(三)執行部〔7〕應以沈陽為中心,然后依情況分派各地,吉、張均同意。
(乙)關于廣東問題〔8〕,決由重慶派三人小組〔9〕去廣,美方考良上校、廖承志、國方皮宗闞〔10〕上校參謀及帶電臺去,負責解決,并切實計劃運輸。
(丙)五師問題〔11〕見另電。
(丁)因伊寧代表未及阻止,已抵迪化〔12〕,于昨日蔣〔13〕三令張治中趕往談判〔14〕,繼任人張群〔15〕不愿就,二十七日張治中來談,人選尚未定妥。蔣告其三兩周后回渝,恐不可能。
(戊)昨晚見友人,經濟談判改在重慶,但尚未進行,其他除表明不參加東北國共談判外,一切無表示。
周恩來
寅儉夜
【出處】
根據中央檔案館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釋】
〔1〕一九四六年三月上旬,蘇聯軍隊開始從沈陽及其附近地區撤兵。自此,國民黨軍即開始向東北民主聯軍發動大規模的軍事進攻。三月十三日國民黨軍乘蘇軍撤兵之機占沈陽。從三月十八日開始,又分兵三路同時向南、向東、向北推進。南路新六軍主力由臺安以南之新開河向遼陽進犯;北路新一軍沿中長路兩側北犯,并于三月二十四日占領鐵嶺;東路第五十二軍從沈陽沿渾河兩岸向撫順進犯,企圖首先控制遼東半島,殲滅東北民主聯軍主力,鞏固其后方,爾后再集中主力進攻北滿。東北內戰日益擴大,已危及全國和平,在中共代表的堅持下,國、共、美三人軍事會議(美方馬歇爾回國述職,由吉倫中將代表)于三月二十七日在重慶簽訂了《調處東北停戰的協議》。協議規定:(一)執行小組到東北的任務僅限于軍事調處工作;(二)小組應在國共雙方軍隊駐地工作;(三)小組應前往沖突地點或雙方軍隊密接地點,作公平之調處。本篇是周恩來在代表中共同國民黨政府代表張治中、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的代表吉倫簽訂協議后給中共中央的電報。
〔2〕葉饒羅,指葉劍英、饒漱石、羅瑞卿,當時分別任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方面代表、第二十七執行小組中共方面組長和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方面參謀長。
〔3〕執行小組,指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駐各地的軍調執行小組。
〔4〕吉,指吉倫,美軍中將。一九四六年三月十一日至四月十八日在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回國述職期間,代表馬歇爾出席三人委員會。
〔5〕整軍方案,指《關于軍隊整編及統編中共部隊為國軍之基本方案》。參見本卷第67頁注〔1〕。
〔6〕魏德邁,美軍中將,一九四四年來華,當時任駐華美軍總司令、中國戰區參謀長。
〔7〕執行部,指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見本卷第49頁注〔14〕。
〔8〕一九四五年重慶談判期間,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實現國內和平,提出人民軍隊讓出廣東、浙江、蘇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不在內)等八個抗日根據地。這里的廣東問題,指中共遵守協議,將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從根據地撤退北移的問題。一九四六年七月上旬,東江縱隊經海路到達山東煙臺,列入山東軍區建制。
〔9〕三人小組,指軍事三人小組。見本卷第5頁注〔3〕。
〔10〕皮宗闞,當時任國民黨政府參軍處參軍,參加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工作。
〔11〕五師,指原新四軍第五師,師長兼政治委員李先念。這里的五師問題,指中原軍區主力部隊從以宣化店為中心的地區轉移到皖東地區的問題。
〔12〕迪化,今新疆烏魯木齊。
〔13〕蔣,指蔣介石。
〔14〕一九四四年十一月,新疆爆發了伊犁、塔城、阿城三區武裝起義,反抗國民黨的殘暴統治。一九四五年一月,起義部隊占領了伊寧等地。四月,成立了民族軍。同年十月起,國民黨政府派張治中同三區代表進行談判,至一九四六年一月達成《中央政府代表與新疆暴動區域人民代表之間以和平方式解決武裝沖突之條款》等協議。四月四日,已被任命為國民黨政府主席西北行轅主任兼新疆省主席的張治中又赴新疆迪化,經過近三個月的談判,于七月一日重新成立新疆省政府,阿合買提江、包爾漢任副主席。
〔15〕張群,當時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成都行營主任兼四川省政府主席,是參加政治協商會議和國共談判的國民黨政府代表。
2007/09/10
《調處東北停戰的協議》簽字后的三點聲明〔1〕(一九四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漂泊的樹 E書作品 支持鍵盤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