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在第881期的《大眾日報》上,刊發了一篇醒目的頭條新聞,題為:《我第三路前線大軍占領華北第一大金礦》,這座“華北第一大金礦”,就是當時的招遠金礦。
抗戰期間,中共膠東特委和招遠英雄兒女從日軍虎口中搶運出大量黃金,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華北第一大金礦”光復68年后,10月16日下午,山東黃金集團玲瓏金礦工作人員蔣善帥帶記者來到當年日軍在玲瓏山上挖掘的礦洞前。只見洞口上方刻有“玲瓏通洞”四個大字,繞到山脊的另一端,就是礦洞的另一個入口。據蔣善帥介紹,這個礦洞由于年久失修,已經禁止入內,礦洞多深多長也就不得而知了。緊閉的鐵門縫隙中,黑漆漆一片,然而,就是這個看上去不起眼又有些神秘的礦洞中,日軍曾經瘋狂掠奪了大量黃金,也是在這里,招遠人民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奪金戰。
1939年2月,侵華日軍小川支隊武裝占領了招遠城,1941年7月,日軍在玲瓏金礦修建了一座150噸/日的選礦廠,開始了對黃金的瘋狂掠奪。
劉寶福是玲瓏金礦的磨浮工段長,在金礦工作了37年。他帶記者走進當年日軍建造的廠房,廠房內離地六七米的上空有一座木頭房,是當時日軍巡邏監工的場所。在廠房后面的山上,還保存著一座日軍修筑的炮樓。“聽老輩人說,這樣的炮樓當時有七座,日本人為了加強封鎖,在金礦駐扎了一個中隊,礦區唯一的通道上設了三道崗哨,村里的百姓都被驅逐出去了。”劉寶福說,占領招遠的6年多中,日軍共瘋狂掠奪黃金54.8萬兩,其中玲瓏金礦就占了52.8萬兩。
在當時的恐怖氛圍下,有大批英雄志士深入敵人內部,發動礦工投入奪金斗爭,運往延安。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年的英雄大多已經不在人世了。2005年,招遠市黃金旅游文化協會副秘書長張丕基曾對這段歷史的多位親歷者進行了錄音采訪,今天,我們只能從珍存的采訪資料中聆聽英雄們的風采。
姜選是當年深入玲瓏礦的一名地下黨員,日語翻譯張萬相曾與他共事。據張萬相回憶,姜選當時擔任選礦課管理人員,為了把金粉、水銀搞到手帶出去,他和礦工們冒著生命危險展開機智斗爭,把金粉藏在頭發里、鞋底里、送飯的籃子里,姜選還利用自己的身份,趁和日本人一起到礦外檢查水泵的機會把水銀帶出去。
談起運金到延安,蘇繼光是其中的關鍵人物。1984年,招遠縣人民武裝部政委、縣委常委許本仟到北京拜訪了時任民政部顧問的蘇繼光,從他的口述中還原出當年的歷史。
1939年冬,根據膠東區特委書記王文的指示,膠東區工會負責人蘇繼光來到招遠,“像釘子一樣深深地鉆進金礦”,化裝成一名普通工人,和礦工們同工同住,一邊干活,一邊宣傳革命,很快將工人們團結起來。接下來,蘇繼光化裝成國民黨官員,做通礦主的工作,成立了一支自己掌握的護礦隊,將盤踞在金礦附近的孫務本部隊趕走,從此,蠶莊金礦歸我抗日人民政府所屬。1940年,蘇繼光和陳文其等人,就秘送黃金至延安達2萬多兩。
“當時的中共膠東特委設有一個特殊的機構——膠東黃金工作委員會。我黨就是通過這個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黃金爭奪戰。”張丕基告訴記者。礦工們通過創辦秘密金礦、組織地方武裝伏擊日寇的運礦車、秘運礦石到我黨控制的煉金廠、秘送成品金到地下交通站等方法與敵人展開斗爭。抗戰期間,招遠人民為我黨我軍貢獻黃金高達十三萬兩。
這些黃金運送延安同樣經歷了一番曲折,當時膠東支援抗戰的黃金物資并不是直接到達延安的,而是通過“渤海走廊”和“濱海通道”,秘密送到中共山東分局、山東軍區和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及魯南區委,再由魯南區委的領導同志送往延安。這些寶貴物資為打破封鎖、解決抗戰經費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5年8月21日,招遠解放,這段驚心動魄的奪金斗爭終于畫上了句號,金礦重回人民手中。(鄭書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