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近日被問到作為一位母親,她會給孩子選擇什么樣的書籍時,楊瀾回答說:“我的孩子已經是十幾歲的青少年了,我會推薦中國的四大名著和一些國際上的重要作品。”由此看來,名人也是很注重孩子的閱讀的,名人父母也跟普通父母一樣,都希望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也許你的孩子還小,還不能看懂四大名著,但是作為家長的你,知道怎樣給孩子選擇書籍嗎?3-6歲的孩子看哪些書好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手繪本是最好的選擇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手繪本是最好的選擇。那些由電腦制作出來的圖畫呆板僵硬、毫無生氣可言;而手繪本則不同,它們是作者生命的流露與表達,用繪畫作品來表現孩子生活及經歷。當孩子比較小時,可以選無字的繪本,等到孩子3歲半到4歲的時候,可以選擇有一些字的繪本,因為到了那個年齡,孩子會對文字產生興趣,想知道字里有什么含義,家長可以用手指指著字給孩子講,而畫面則成為一種對內容和含義的補充,這也是一個比較自然的識字的機會。
暢銷書未必是好書
很多家長都會有一個誤區,仿佛兒童文學只要暢銷,就是好作品。其實事實并非如此,有些暢銷書思想貧瘠,藝術粗劣,可是很少有人站出來批評。如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和《笑貓日記》就曾經風靡一時,可是楊紅櫻的作品只是用“電視圖像語言”寫作,兒童讀起來輕松、平淺,不需要思考,這是一種“偽閱讀”,對孩子的精神成長幫助甚少,也提高不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媽媽網專家表示,閱讀是一種主動行為,閱讀的過程應同時伴隨著省思, 這樣的書籍才是好書。
莫選這3種書籍
1.內容拙劣的書
經常逛書店的家長會發現,少兒圖書的裝幀愈來愈講究,但內容卻沒有多少新意,有些書甚至離奇怪誕、庸俗恐怖、格調低下,就連過去曾經廣受少兒歡迎的益智類圖書,也走入了誤區。如某出版社出版的“腦筋急轉彎”系列叢書就有這樣的內容——“什么時候是摘瓜的最佳時機?”答案為:“看瓜人打盹的時候”;“小偷給社會造成了危害,給警察造成了什么?”答案為:“給警察創造了就業機會”。在一本聲稱“啟發少兒智力”的《腦筋急轉彎》 中,一些“機智回答”同樣令人瞠目:如“什么人沒當爸爸先當公公?”答:“太監”;“形容女人好看,說什么她最高興?”答:“謊話”等等。
2.怪誕離奇的書
如今,出版社出版的少兒圖書不少以“系列叢書”、“套書”面目出現,比比皆是的“神秘系列”、“驚奇系列” 、“恐怖系列”、“懸疑系列”擺滿了書架;書名更是五花八門,“幽靈”、“鬼怪”、“驚魂”、“骷髏”等字眼充斥封面;圖書內容也大都與兇殺、暴力有關,通過情節詭異的破案過程,刻意渲染恐怖氣氛,加上夸張的插圖,刺激兒童感官,格調極其低下。有些書如果從故事的整體構架以及情節的邏輯性上去考慮,就會發現粗糙、牽強、荒謬之處甚多。一些少兒驚險推理類小說也難逃這一模式。
3.黑暗童話
現在的幼兒讀物延續了黑暗的傳統,不少如“灰姑娘”、“白雪公主”、“丑小鴨”等經典童話也被“黑暗”化。 在黑暗版的“睡美人”中,公主并不是被王子叫醒,而是變成了邪惡的復仇女巫;黑暗版的“灰姑娘”中,灰姑娘遭遇火刑成為了王子的陪葬者;黑暗版的“丑小鴨”并沒有變成美麗的天鵝,而是在離家出走后被宰殺,成為了“ 烤鴨”。
經典的兒童故事教育了幾代人,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因為其中表達的美好內容。此類新編黑暗童話,不僅沒有傳達美好,反而展示殘酷結果,不利于幼兒在觀看后感受美好,是“毀三觀”(網語,指違背常理,毀掉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說法等)的反社會作品,家長們應該讓孩子遠離這些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