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軒作品《草房子》
近日,浙江師范大學青年教師常立的文章《為什么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讀曹文軒?》引發廣泛探討。常立認為曹文軒作品《草房子》中存在性別觀、兒童觀對孩子來說不妥,因此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閱讀曹文軒的作品。而《草房子》,在新課標指定的小學生必讀書目中榜上有名。
常立的觀點是否偏激,暫且不表。中小學生按照課外必讀書目來閱讀,是否讀得下去、能讀懂多少,倒是值得探究。紫金山記者采訪發現,不少孩子抱怨必讀書目著作“讀不下去”,魯迅、老舍,包括曹文軒等文學大家的很多作品,所寫內容與孩子們現在的生活相去甚遠。那么,課外閱讀究竟應該怎么讀呢?
現狀:孩子抱怨沒時間 沒興趣閱讀經典
現在的孩子愛讀什么書?必讀書目中開出的名著書單,孩子們是否讀得下去?
鼓樓區某民辦初中讀初二的丁同學告訴記者,即使是暑假期間,閱讀的時間還是挺少的,更別提平時上課的時候了。“平時回家光是做作業都急急忙忙的,哪有時間閱讀。暑假也有輔導班要上,有作業要做,閱讀的時間很少。我有空的時候喜歡看看《讀者》。”
提到課外必讀書目,丁同學坦言“讀得少”,不少篇目更是“談不上喜歡”,“魯迅、老舍等名著,老師是要求我們讀的,但風格和我們喜歡的不一樣。不少是農村題材的,讀起來沒什么興趣,也不太能理解。”
在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市第十三中學語文名師曹勇軍看來,魯迅、老舍等名著現在的孩子讀不下去,這是客觀存在的現象。“畢竟他們的作品年代久了,和現在的孩子有距離感。而且魯迅、老舍不少文章本來就不是寫給孩子們看的,比如魯迅的《朝花夕拾》,就有很多成人化的東西;魯迅的《風箏》,有他對于童年的反思,這些對現在的孩子來說都是很難理解的。”
對策:加強引導 鼓勵孩子以同齡人為師
既然課外必讀書目這么“難讀”,那么到底還要不要讀,究竟又該怎么讀呢?
曹勇軍老師在指導學生經典閱讀方面有著豐富經驗,他在十三中開設的“經典夜讀”活動成效顯著,就在前不久,他的多位學生在“語文報杯”全國作文大賽中取得佳績,其中楊婧怡還獲得了全國特等獎。
關于經典閱讀,曹勇軍表示,老師的引導很重要,“首先是選擇時機。比如我手頭有5本必讀書目,我先挑一兩本學生的興趣相對大一點的,讓他們先讀起來。等讀進去了,再逐漸滲透比較‘難啃’的。對于魯迅、老舍等孩子們覺得有距離感的名著,老師要進行導讀,講講自己讀這些作品的心路歷程,讓學生了解作品所處的時代背景,從而品味這些文學大家的作品魅力。”
另外,曹勇軍提到,對于難讀下去的作品,要組織孩子們研討。比如十三中的“經典夜讀”,就是讓學生們在討論中共同理解文學作品,共同進步。“讓孩子們在閱讀時互相以同齡人為師,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延伸:不拘泥書目的“無用閱讀”值得提倡嗎?
提到中小學生閱讀,一般來說有兩種觀點,一是“無用閱讀”,也就是“非功利閱讀”。這種觀點的持有者認為,開卷有益,應該鼓勵孩子多讀一些看起來“無用”的書,而不是拘泥于各種必讀書目、推薦書目等。比如,哪怕孩子喜歡讀武俠小說、玄幻小說,家長也不必大驚小怪,應該要尊重孩子的興趣。
另一種觀點就是所謂“功利閱讀”,也就是說,孩子讀書是需要帶有一定的目的性的,比如為了提高寫作能力等。在“功利閱讀”的范疇內,選擇什么樣的書目就比較有講究了。
對于這兩種不同的觀點,紫金山記者也請教了曹勇軍老師。曹老師認為,功利閱讀并不可恥,“千萬不要認為功利閱讀就玷污了讀書的神圣,其實,功利閱讀和非功利閱讀兩者間是能相互轉化的。我建議家長和老師可以從功利閱讀入手,讓孩子嘗到甜頭,在閱讀后有進步、有收獲感(比如寫作能力得到提高,語文成績有提升等等),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再慢慢引導孩子非功利閱讀,最終達到非功利閱讀的境界。”
原標題:魯迅老舍等“必讀”著作孩子必須要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