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成色综合人夜夜久久,乳夹 震动 走绳play 调教,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怎么设置,翁与小莹浴室欢爱52章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歷史野記
傳奇女地下黨潘琰:大學生潛伏遭特務殺害
[ 編輯:admincn | 時間:2013-11-20 00:23:48 | 瀏覽:次 | 來源: | 作者: ]

  在中國近代史中,有一位堪比鑒湖女俠秋瑾的傳奇女子。她既是聞一多筆下的女英雄,又是國民黨特務機關最想清除的障礙;她表面上是西南聯大一位進步女學生,實際上是有著豐富斗爭經驗的老地下黨員。她的一生雖然短暫,卻無時無刻不進行著對命運和世間一切不合理的抗爭。她叫潘琰,江蘇徐州人,在“一二·一”慘案中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時,年僅30歲。

  上周,揚子晚報記者來到徐州市檔案館查找潘琰的資料,并在工作人員幫助下找到了潘琰的胞弟潘玉琛,還原了女烈士傳奇而精彩的一生。

  烈士傳奇第1季·出走

  不愛紅裝愛武裝

  女學生離家報名去抗戰

  [旁白]在徐州大郭莊鄉下河頭社區,有一座面積30余平方米的潘琰烈士紀念碑。每逢“五四”前后,到這里掃墓獻花的學生絡繹不絕。大郭莊是潘琰的故鄉,也是潘琰走向革命道路的第一站。

  如今已經88歲的潘玉琛回憶起姐姐潘琰時說,給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姐姐在家門口的槐樹下,一邊舞木劍,一邊唱《滿江紅》的場景。

  潘琰,1915年出生于徐州一個封建家庭,在潘玉琛的記憶中,從小不愁吃不愁穿的她卻是家中7個兄弟姐妹中最不聽話的一個。1934年,潘琰不顧父親反對,堅持去剛成立的“洋學堂”徐州立達女中讀書。當時的女學生都梳著一根長辮子,潘琰在學校的裝束卻相當另類:她把頭發剪到耳邊,旗袍都改成了短衣,背著一把木劍,穿著男孩子一樣的鞋褲。潘玉琛說:“因為這身裝扮,二姐不知道被家里打了多少次,但就是不改,后來父親只好由著她。”

  1935年,日軍侵入華北,國民黨政府選擇了投降妥協,簽訂了出賣華北的《何梅協定》,“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從北京向全國擴展,身在徐州的潘琰受學生運動的感召,開始接觸進步書籍和文章。魯迅的《吶喊》、《彷徨》,矛盾的《虹》、左翼作家聯盟的刊物《萌芽》、《大公報》是當時潘琰最愛讀的。國難當頭,許多同學被逮捕,潘琰對日軍的侵略感到十分憤怒,多次跟母親說想去抗日。

  1938年,徐州被日軍狂轟濫炸,潘琰再也坐不住了,決心加入抗日隊伍。

  潘玉琛回憶起自己最后一次見到二姐時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我記得是1938年12月份,那天一家人吃完飯,我跟隨二姐來到院子里的槐樹下,她突然拔劍起舞,嘴里開始背誦著秋瑾的詩‘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她舞了一會,突然轉頭對我說:‘我要做秋瑾,以身許國。’當時我還不明白她要做什么,過了幾天家中才得到消息,二姐報名參加了徐州第五戰區的抗戰青年干部訓練團,去了安徽。”

  潘琰走后,家人看到了她在弟弟玉麟的書本上寫下的兩句詩:“今日請得長纓去,哪管他日幾人歸!”

  在潘琰的一封家信中,寫到在青年干部訓練團的生活,“在安徽壽縣進行了兩個月的軍事訓練,還有胡繩、臧克家、張百川等人進行思想教育工作,我更渴望去抗日的前線殺鬼子。然而目前戰事讓同學們感到失望,有人傳閱《唯物史綱》等馬列主義書籍,我似乎看到了最先進的知識和最高尚的靈魂。”

  烈士傳奇第2季·轉變

  秘密加入共產黨

  潛伏西南聯大組織學生運動

  [旁白]接受了唯物主義思想,又看到了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的節節敗退,潘琰對傳說中的紅軍隊伍十分向往。在徐州市檔案館珍藏的潘琰烈士的個人檔案中,記者追尋到了潘琰從訓練團畢業后的經歷。

  離開壽縣的潘琰和同學們組成了擔架隊和宣傳隊,先后到了臺兒莊、大別山和湖北羅田縣,一路聽百姓講了許多和紅軍有關的故事。在羅田,共產黨領導下的青年秘密組織“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在擔架隊中暗地里動員青年,對共產主義向往已久的潘琰作為青年骨干,加入“民先”組織,接觸到了《共產黨宣言》等書籍。

  1938年10月,擔架隊撤到武漢后遭到日軍襲擊,許多同學犧牲了。面對回家還是繼續抗日的選擇,潘琰在家信中寫到:“不止一次有同志悄悄轉述淪陷區的狀況,都說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打得好,他們說真正抗日的是共產黨,號召大家去延安。我現在明白,要為抗戰貢獻力量,為自己的理想找到出路,必須找到共產黨。”

  然而,潘琰和同學們去延安的計劃遭遇了意外。國民黨為了阻止青年學生去延安,封鎖了道路。潘琰聽說湖北建始縣有地下黨組織,便去報考了建始女子師范。

  1939年,潘琰在學校后山樹林中進行了入黨宣誓儀式,正式加入了共產黨領導的地下黨支部,并擔任宣傳委員,而與她并肩作戰的組織委員,正是聞一多的侄女聞立玲。

  黨支部的行動受到了學校的嚴密監視,1940年夏,國民黨在開始鄂西大規模逮捕共產黨員,女師黨支部接到命令,潘琰被列入了國民黨逮捕名單。當夜,潘琰和女師所有黨員一起撤離到重慶,潘琰改名潘虹,開始在中學和工廠繼續宣傳共產主義思想。

  1944年初,潘琰再次被列入逮捕黑名單,被迫來到昆明。在西南聯大,她發現這里聚集著許多著名的教授,民主風氣較盛,便希望能把共產主義的思想在校園里傳播。當年夏天,潘琰參加了西南聯大的入學考試,并成功考入師范學院。

  在學校,潘琰的生活非常艱苦,和重慶地下黨支部也失去了聯系。同屆的彭允中在1990年出版的著作《黎明前后》一書記載著:“潘琰終年穿著一件普通的舊旗袍,冬天加上僅有的一件粗毛線衣,腳上總是最便宜的青年襪,衣著樸素到了寒傖的地步。她沒錢買飯,就每天到師院的廚房里,撿大鍋上的鍋巴吃。”

  潘琰在西南聯大的艱苦生活,弟弟潘玉琛也印象深刻。他告訴記者:“有一年二姐來信,說坐在漏雨的教室聽課,冬天太冷,請家里寄一件棉袍給她。母親邊流淚邊打包把家里的衣服寄過去,可能因為戰亂,二姐來信說沒收到。”

  條件雖然艱苦,潘琰卻從沒有忘記自己報考西南聯大的使命。她一面嚴守紀律,不暴露身份,暗中尋找地下黨,一面幫助學生組織“民主青年同盟”等進步社團開展活動。她經常利用舉辦時事報告會、詩歌朗誦會以及其他文藝晚會的時機,向同學們宣傳馬克思主義。她還組織同學們揭露國民黨假抗日陰謀。

  除了在校內發展進步青年,潘琰還在校外悄悄開辦民眾學校,給貧苦失學青年介紹國家情況和社會主義美好前景,號召他們起來戰斗。此時,地下黨的同志也注意到了這個積極向上的女學生,暗中派人與她接觸。

  烈士傳奇第3季·犧牲

  帶頭反內戰遭特務殺害

  犧牲前只留下四字戰斗遺言

  [旁白]1945年8月,抗戰勝利的消息傳來,學校的師生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潘琰卻對形勢的發展感到擔憂。果然不到兩個月,蔣介石開始清算、暗殺支持統一戰線的官員和進步人士……

  潘琰的同班同學古兆珍在晚年回憶說:“抗戰勝利了,許多同學覺得不用斗爭了,以后只要安心讀書就行了,但潘琰卻說,八年抗戰,真苦啊,我也想回家看看母親,但是國家的問題并沒有解決,國民黨、蔣介石不會給我們民主,我們還要戰斗,更激烈的戰斗。”

  為了反抗國民黨政府白色恐怖統治,揭露其內戰陰謀,1945年11月25日,西南聯大、云南大學、中法大學等高校的6000余名學生在西南聯大草坪集會,潘琰帶領同學們高呼口號“反對內戰、建設國家”等口號,再次成為了國民黨特務機關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派遣軍隊鎮壓學生運動,最后被激憤的學生擊潰。

  第二天,潘琰號召同學們罷課,抗議反動派武裝的干涉和鎮壓。她還組織同學們成立宣傳隊,躲開特務的監視,在學校張貼“反對內戰”的標語,并高唱歌頌共產黨的歌曲。至11月30日,國民黨加大了對學生運動的鎮壓力度,大批特務和流氓在街上和學校跟蹤學生,潘琰和她的宣傳隊陷入非常危險的境地。

  12月1日,西南聯大地下黨支部收到情報,國民黨軍警要抓人,他們通知潘琰和宣傳隊員小心提防。當日上午,潘琰結束了在昆明一所商校演講走出校門時,已被特務盯上。中午11點半,60余個帶著鐵棍的特務沖進西南聯大師范學院,潘琰扔下飯碗,帶著手無寸鐵的學生退到事先進行過聯動防御演習的昆華工校。潘琰站在石頭上大喊一聲“打狗特務”,同學們紛紛抄起棍棒,開門打了出去。

  就在特務們即將被趕出師院之際,他們喪心病狂地朝潘琰等帶頭學生中間扔去手榴彈,幾聲巨響,潘琰倒在地上,她的腹部被炸傷了。擔心同學們的安危,潘琰一邊死頂著大門不讓特務進入,一面大喊“同學們,要團結”,話音剛落,特務們再次沖進師院,圍住潘琰。

  國民黨云南省黨部助理干事龔正德認識黑名單上的潘琰,當著同學們的面拿著鐵棍朝潘琰受傷的肚子用力連捅三下。同學們趕緊用帆布床把潘琰和幾個重傷同學抬到云南大學附屬醫院,而特務們再次聚集到醫院門口。醫院外科主任劉崇智教授不顧危險為潘琰實施了手術,但潘琰腹內有手榴彈碎片,多個器官出現破裂,動脈也斷了一根,手術已經無效。

  躺在病床上的潘琰時而昏迷,時而被劇痛疼醒,這位30歲的共產主義女戰士在最后一次醒來時,看著身邊的戰友們,只說了四個字“戰斗!戰斗!”,便永遠地閉上了眼睛。同學們一起圍攏在潘琰的病床邊放聲大哭。

  “一二·一”慘案中,潘琰和師院同學李魯連、昆華工校學生張華昌以及南菁中學老師于再一起壯烈犧牲。昆明3萬多名學生自發集會為他們送行,出殯時,聞一多、吳晗等民主人士走在隊伍前列,面對著潘琰的遺體,聞一多泣不成聲,親自寫下“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的挽詞。

 

】 【打印繁體】 【投稿】 【關閉】【評論】 【返回頂部
[上一篇]解放軍少將披露:林彪戰無不勝的“九條秘笈” [下一篇]解放軍臺籍老兵憶淮海戰役:百人連隊只剩12人
評論
稱呼:
驗 證 碼:
內容:
相關欄目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