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連部分海域就會有這個出現,這個就是涼拌非常好吃的:海蜇!最近有人在海邊發現了超級大個的!
但是!海蜇是對人具有殺傷力的!尤其是對兒童,每年都有被海蜇蜇傷,甚至致死的人。
事件一:
大連四歲女童下海游泳被海蜇蟄傷,3小時后不幸殞命,其媽媽也被海蜇嚴重蜇傷。
事件二:
佛山成功橫渡瓊州海峽的“泳”士們在橫渡的過程中,大部分“泳”士都遇到了水母并被蜇傷,唯一一位女“泳”士徐桂華在被蜇后更是半邊身麻痹了6小時。
海蜇能吃卻有毒,它到底是個什么樣的海洋生物?被蟄上后怎么辦?為什么吃海蜇不中毒?下面一一解答。
問題一:海蜇是水母嗎?
水母是一種非常漂亮的水生動物。它雖然沒有脊椎,但身體卻非常龐大,主要靠水的浮力支撐其巨大的身體。它雖然是一種低等的腔腸動物,但它的出現比恐龍還早,可追溯到6.5億年前。從分類學上水母隸屬于腔腸動物門、缽水母綱。它的種類很多,全世界大約有250種左右。
水母不是海蜇
只能說海蜇是一種水母,但水母卻不是海蜇。海蜇隸屬于腔腸動物門、缽水母綱、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屬。所以說海蜇是水母的一種。海蜇為海生的腔腸動物,蜇體呈傘蓋狀,通體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黃色,海蜇傘徑可超過45厘米、最大可達1米之巨,傘下8個加厚的(具肩部)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盤的次生口),下方口腕處有許多棒狀和絲狀觸須,上有密集刺絲囊,能分泌毒液。其作用是在觸及小動物時,可釋放毒液麻痹,以做食物。
問題二:海蜇真的有毒嗎?
海蜇毒液蜇傷人體后可造成程度不同的損傷,如海黃蜂水母,刺絲可分泌類眼鏡蛇毒,對人類危害最大,蜇傷后5分鐘即可致人死亡。而且海蜇斷掉的觸手在海水中一兩天之內仍有毒性,因此,游客見到海灘上有海蜇碎塊不要去觸碰。
問題三:什么時候海蜇較多?雨后蜇傷情況增多
海蜇移動緩慢,主要跟隨海水流動,并不會主動攻擊人,一些游客被蜇傷是游泳時意外接觸海蜇觸手,還有人在沙灘上被沖過防鯊網的海蜇碎塊上的觸手蜇傷。除此之外,一般雨后蜇傷情況增多,這是因為暴風雨時水母觸手上的刺絲囊被水浪沖落到水中,人們接觸到刺絲囊后,同樣可以觸發刺絲囊的觸發器,導致蜇傷。
問題四:如何防止海蜇蜇傷?
1、最重要之處在于避免與海蜇接觸,尤其是作業漁民要做好個人防護,切勿麻痹大意,捕撈時盡量用工具而不直接接觸海蜇須,有特異敏感體質的人應禁止下海作業;
2、游客下海游泳或在海中乘船者若發現海蜇千萬不可碰觸,更不能捕撈,因在海上一旦發生意外,更不易搶救;
3、在沙灘上,切勿抓捕、觸碰海蜇,因為即使海蜇死掉,其毒液還會在體內存留24小時,所以在海灘上撿海蜇的游客一定要小心!
4、可以向海濱管理人員咨詢近期是否海蜇多出沒;
5、如果還不放心,可以穿連體泳衣,是那種全副武裝的哦!
問題五:被蜇后的癥狀
游泳者裸露的肢體被海蟄蟄傷后,感覺刺痛、灼痛或刺癢,繼而蟄傷處出現條索狀排列的紅斑、丘疹,亦可有水皰、大皰及瘀點、瘀斑。輕者1—2天皮疹可消退,多數患者1—2周皮疹結痂而愈。若全身多處被蟄傷或被大型水母及毒性強的海蜇蟄傷,常在1—4小時內出現畏寒、發熱、腹痛、倦怠、出冷汗,少數出現胸悶、口吐白沫、血壓下降、呼吸困難、肺水腫,嚴重者可致死亡。
問題六:被海蜇蜇到了怎么辦?
當被海蜇蟄傷后,一定要學會觀察傷口并處理傷情,嚴重的應及時就醫。
A.首先不要亂動,不要輕易觸碰和摩擦被蜇傷的部位,這樣只會釋放更多的刺絲和毒液;
B.千萬不要用淡水或酒精沖洗、擦拭,這樣反而促進毒液的釋放。
C.可以用明礬水(碳酸氫鈉)堿水或者肥皂水沖洗,或快速用鹽水毛巾沙子等往一個方向擦拭毒液和觸角,不要來回擦,然后快速到醫院就診。
D.刺細胞失活后,可用剃須膏、蘇打或者滑石粉等待一個小時,以融合刺細胞,然后用鈍器(勺子)刮擦,也可用黏附性較好的膠帶,之后揭掉。
E.治療期間,患者不能吃辛辣、海鮮等食物。
F.傷口要避免陽光曬,否則會引起傷口的疼痛。
問題七:海蜇有毒為什么還可以吃?
專家介紹說,海蜇毒素在刺絲囊內貯存和分布,1克刺絲囊含有5500萬個單刺絲囊,一般在捕撈后,經加工處理其毒性可迅速消失。
這個讓我們對又恨又愛的海蜇,需要牢記:海邊請你遠離,餐桌上大快朵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