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某預備役雷達營官兵維護兵器。 (圖片來源:中國航空報)
空軍某空地制導彈藥民兵應急搶修分隊民兵快速組裝導彈。 (圖片來源:中國航空報)
從“軍民兩用”到“軍民結合”再到“軍民融合”,由人力補充到兵員補充、技術支持再到兵力補充、支援保障,空軍人民武裝經過60余年的發展建設,現已形成民兵分隊、預備役部隊、現役部隊預編預備役人員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力量體系,具備戰勤、后勤、裝備技術勤務保障三大類30種民兵保障分隊和航空兵場站、地空導彈兵團、雷達營等多支預備役部隊,成為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隱形利劍”。
部隊提需求 政府搞動員 ——
硝煙彌漫的“催生搖籃”
建國初期,國際國內各種敵對勢力氣焰囂張,敵機竄入我國境內進行偵察、轟炸活動十分頻繁,誕生不滿周歲的人民空軍便奔赴血與火的戰場。
為了支援部隊作戰,空軍人民武裝工作深入貫徹“人民戰爭”思想,根據作戰任務提出民兵使用需求,依托地方政府或駐地軍事機關組織落實,配屬空軍部隊使用。
1950年初,上海經常遭到國民黨飛機的襲擾。從2月底開始,以民兵為骨干的22.3萬名民工突擊搶修了江灣、大場、龍華三個機場,整修新建一批油庫及機場鐵路專線,有力保障了空軍航空兵部隊及時進駐上海地區遂行防空作戰任務。
1950年,朝鮮戰爭的烽火燒到了鴨綠江邊。地處前沿的遼寧省40多萬民兵和民工在安東、遼陽等10個機場組建成立場建工程隊。搶修大軍的勇士們天當被、地當床、住草棚、啃干糧,在缺少機械設備的極端困難中,冒著戰火的硝煙,頂著呼嘯的彈片,搶修機場跑道,搶救戰備物資。下雪后,由民兵和民工組成的掃雪大軍奔赴機場,迎著凜冽的寒風清除跑道積雪,保證了戰鷹隨時可以升空作戰。
殘酷的戰爭,使人們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認識到,部隊作戰離不開后備力量的支援配合。隨著戰爭形勢的不斷發展,空軍官兵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應該建立和發展人民武裝力量。
1953年,空軍司令部軍務處編設動員科,空軍人民武裝建設邁開了書寫歷史的步伐。
1954年12月下旬,我軍拉開解放沿海島嶼的序幕。空軍協同寧波駐軍及當地政府,緊急動員民兵擴建櫟社機場跑道,軍民奮戰4天4夜,延長跑道數百米,確保了空軍強擊機分隊轉場進駐,為解放一江山島發揮了重要作用。
人民空軍在國土防空、抗美援朝、打擊匪特、解放沿海島嶼作戰中,緊緊依靠人民的力量,組織一批又一批的民兵支援部隊作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勝利。
戰火硝煙為年輕的人民空軍設置了現實考題,也為空軍人民武裝建設編織了“催生搖籃”。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