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安-124
俄羅斯媒體最近報道了關于中國大飛機合作的一些問題,報道了一些不為人知的事件。澄清了關于俄羅斯阻止中國獲得蘇聯的大型運輸機的傳言,并稱在很早之前,中俄就有合作生產運輸機的計劃,但是礙于中國資金短缺和航空工業基礎薄弱,就是轉讓技術,中國也無法生產出合格的運輸機。文章展望了中俄聯合研制運輸機,并稱現在轉讓安-124技術給中國有實際意義。
該文章報道了俄羅斯的軍事專家的發言,否認了俄羅斯阻止向中國出售運輸機生產技術的傳言,也否認了俄羅斯向烏克蘭施壓,不讓烏克蘭轉讓這類技術給中國的傳言。并表示,俄羅斯自己也不拒絕向中國提供運輸機相關的技術。
在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的運輸機生產也是處于非常尷尬的局面,因為蘇聯主要的運輸機生產廠都已經不屬于俄羅斯了,其中伊爾-76屬于烏茲別克斯坦,著名的安東諾夫設計局和馬達西奇發動機公司都屬于烏克蘭,俄羅斯僅存生產安-124的烏里揚諾夫航空工業綜合體。目前,安-124這種大型的運輸機是中國急缺的。
資料圖:中國空軍裝備的伊爾-76型運輸機
文章稱,在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就同中國在運輸機方面展開合作,但是當時中國的資金不足,以及中國航空工業水平太低,無法進行深度合作,當時中國選擇了同烏克蘭合作以運-8、運-9為基礎進行升級改造。現在中國具備了一定的水平,中俄聯合研制中型機,以后轉讓安-124大型運輸機和安-225超級運輸機的生產技術就水到渠成。
俄羅斯的軍事專家似乎在解釋,當初為什么不執行中俄簽訂的30架伊爾-78和伊爾-76的合同,那真的是俄羅斯沒有能力,不是同美國的戰略交易導致。
以目前俄羅斯同烏克蘭交惡的狀況,俄羅斯的確沒有能力給中國提供運輸機。但是當時,俄羅斯對獨聯體國家是有非常大的掌控權的。
談過去只是給當前做個借鑒,目前中俄的處境地位完全同二十年前完全不一樣,中國現在不缺資金,航空工業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一些領域還是非常需要技術支持。而俄羅斯缺資金,無法研發出新的產品,只能甩賣祖宗積累下來的家底。
從俄羅斯的軍事專家的話似乎透露一個消息,那就是俄羅斯不反對安-124技術轉讓給中國,這對中國大型運輸機的研發是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