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產下寶寶的產婦,一方面要補償在妊娠、生產過程所造成營養素儲備的損耗,促進身體各器官、系統功能的恢復,一方面又肩負著哺育新生兒的重要使命,而這個時候身體往往還沒有完全恢復,消化能力弱,食欲也不太好,煲一些營養湯喝,就成傳統坐月子進補方式。的確,湯水富含一定的營養物質,能夠為乳母補充一些營養和體力,同時促進泌乳,增加奶水,是產后不錯的選擇。然而,如何把湯水喝的科學、喝的恰到好處,還是有一些學問的,下面一起看一下吧。
1、飯前喝湯要適量。飯前喝一定量的湯水,能夠刺激消化液分泌、促進食欲的作用,有利于增加進食量,但要注意每次喝半碗即可,喝湯過多,不僅會影響其他食物的攝入,造成攝入食物種類單一,長期還會引起營養缺乏,事倍功半。
2、產后一周內喝湯適量。產婦身體的恢復需要一定時間,一周之內還處于“虛弱”狀態,新生兒對的奶水需要量也很少,過多的喝一些增進泌乳的湯水,很可能會增加產婦消化系統和肝腎的負擔,或導致乳汁過多引起乳房脹痛,處理不當還會引發乳腺炎。
3、邊喝湯邊吃肉。在烹調過程中,食物中一些的營養物質會溶解到湯水中,讓湯水看起來濃稠、聞起來香氣撲鼻,仿佛很有營養的樣子。有些地區甚至有“棄肉留湯”的做法,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錯誤的觀點。因為無論您有多么高超的烹調技術,采用多么高科技烹飪設備,跟食物本身所含的營養相比,湯中所溶解的營養還是相差甚遠,“棄肉留湯”無異于“撿了個芝麻,丟了個西瓜”,連湯帶肉一起吃,才更適宜。
4、“浮著一層油”肉湯要少喝。攝入過多的脂肪,對于產婦來講,會影響產婦的食欲,減少食物的攝入,還可能會引起乳腺堵塞,影響泌乳。對新生兒來講,其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完善,會引起脂肪消化不良性腹瀉。因此在選擇煲湯的食材時,推薦脂肪含量低的禽類和魚類,或者搭配一些植物性食材,或者在喝湯前撇去湯水表面的浮油。
以上就是產婦喝湯的“正確打開方式”,喝湯雖簡單,學問可不少,您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