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來三星的智能手表廣告鋪天蓋地,看起來很潮的樣子,但周圍人用的極少,而且最新數據顯示其銷量的確很糟糕。為何三星等巨頭扎堆做智能手表?但這個產品也沒能火起來?
看看三星智能手表Galaxy-Gear的最新成績單:上市以來每日銷量僅為800到900只,總銷量或低于5萬只,這一成績只能用慘淡來形容。
既然連三星這樣的大品牌都在智能手表市場備受冷落,為什么我們還是能看到索尼、高通這樣的大公司都蜂擁進入?況且還有中興、HTC、華碩等公司躍躍欲試。
其實,大公司扎堆做智能手表的邏輯并不復雜:
1、智能手機開啟的“移動化+智能化”生活方式已到來,隨時隨地輸入、輸出信息正形成人們的習慣。消費習慣即消費市場。
2、智能手機市場已是紅海,需要有新的消費電子產品來給移動智能設備市場注入新概念。因此誰搶占先機,等于就是搶占下一片藍海市場,起了個大早。
3、巨頭們前期重金試水這個領域,也意在對消費者進行市場教育。后續迭代的產品更新,會讓消費者形成品牌意識與習慣,有利于后期產品營銷。
簡而言之,大公司的初衷更多是卡位和培育市場。但這些智能手表反響不好的主要問題還是在產品本身。
1、功能不實用
無論是三星Gear還是SONY的SmartWatch,都主打“消息提示”、“拍照/錄像”、“看視頻”、“分享”、“遙控器”、“移動定位”等功能,但這些功能都與智能手機的功能重復,且滿足的是用戶娛樂的需求。
但在硬件體驗上又與手機相去甚遠,比如用戶真的有必要在一塊尺寸不足3英寸的屏幕上看視頻嗎?拿一塊手表拍照、錄像會不會很奇怪?消息提示這個功能,簡直是畫蛇添足。
當然“遙控器”這個功能頗為吸引人,但除了能遙控手機,也沒見能遙控家電或汽車啊,因而這個功能還尚未獲得與其他品類產品的協同支持。目前一些智能手表廠商已經意識到,在功能上可以與健康領域打通,但如何做到在這個細分領域出彩,真得謹慎考慮。最后現在的智能手表基本上連接靠藍牙,極少能連wifi。如果聯網方式不豐富,消費者自然沒有購買欲望了。
2、可支持的移動設備不多
作為智能手機的輔助配件,現在的智能手表,僅能支持極少的設備。三星Gear最初僅兼容Galaxy Note 3,最近支持范圍則擴大至Galaxy Round、Galaxy S4、Galaxy S3和Galaxy Note 2。索尼SmartWatch2現在可以支持Android4.0以上系統的部分設備,但要完全橫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還無法做到。國內出品的果殼手表GEAK Watch,也僅支持兩款專屬的智能手機。
現在唯一能橫跨iOS和Android平臺的只有Pebble,因而能跨平臺、支持多款移動設備的智能手表太少了。
3、功耗大
目前用戶對使用智能手表后的普遍反應是,表在正常電量狀態下,往往一天或不到兩天就用完了。這一切歸結于電池太小。一款智能手表既是雙核處理器、又是彩屏(或亮屏),卻限制于它的袖珍體積的話,在不到24小時內用完并不意外。電池技術一直是所有移動智能設備面臨的問題,智能手表目前也難突破這個瓶頸。
4、價格不親民
現在品牌的智能手表動輒都是超2000元的價格,這價格相當于買臺中檔價位的智能手機、或一臺不錯的空氣凈化器,甚至是一張去東京的折扣機票。
從市場角度來講,即使投入重金去營銷,產品本身局限性大,定位太高端,也是品牌廠商失利的原因。何時智能手表像智能手機一樣跌破千元線,才能真正走向大眾。
簡而言之。手表本身最初是一種身份的象征,而后演變成一種時尚潮流,成為時尚配飾。現在的智能手表也僅僅是時尚配飾,要真正成為開啟智能化生活的新鑰匙,從需求開發到產品設計,從市場到工藝設計還需要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