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專家還說,國內部分媒體把韓媒所說的射出型水雷譯為“自主上升式水雷”,其實后者的準確名稱是“火箭上浮型水雷”。該雷是火箭與水雷的結合體。該雷布于海底,被激發后,固體火箭發動機點火高速將水雷推向目標。如美國的MK-60“捕手”水雷的布設深度可達760米,命中精度高、破壞威力大、隱蔽性強,是一種理想的深水反艦(潛)水雷。
不過,“天安”艦事發海域平均水深僅25米,再結合朝鮮的海軍科技水平(在海底發射火箭遠比陸上復雜),使用這種火箭上浮型水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美稱沒發現朝方有任何異動
在“天安”號爆炸后的第二天(3月27日),韓聯社即援引駐韓美軍消息人士的話說:“朝鮮介入的可能性不大”。
3月29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菲利普·克勞利表示:“除(‘天安’號)船體自身原因外,我們不認為還有其他因素存在。”
不過,駐韓美軍司令官沃爾特·夏普在4月5日說,“為盡快調查沉船原因,美國最好的海難事故分析專家組將抵達韓國。”他還說:“我們要再次對外強調的是,我們沒有發現(沉船)當時有任何(朝方)異動。”至于媒體追問事故原因,他說:“我們需要的是確切答案,不想過早下結論。”
韓國《中央日報》6日報道,以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2日訪韓為起點,華盛頓已開始協助首爾對該事件展開調查。該報援引某軍事專家的話說,“隨著將沉沒原因定格在朝鮮的魚雷/水雷攻擊上,美國對此事的關心度逐漸加大。如果的確是朝鮮魚雷或水雷攻擊,一旦這種武器流入中東或恐怖組織的手中,將會用于攻擊美海軍艦艇。這比朝鮮的短程導彈輸出更具威脅。”
3/3 首頁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