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場作用從“基礎”變“決定”
專家小傳 張曉晶,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工作室主任、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增長理論與發展經濟學等。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那么,市場作用的重新定位意味著什么?它對未來將產生什么影響?針對這些讀者關心的問題,筆者專訪了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工作室主任張曉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創新
從“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兩個字的改變,意義非凡。張曉晶說,這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一次“質”的飛躍,也是《決定》的一大亮點,本屆三中全會繪就的“五位一體”改革藍圖就是以此為標尺的。
回顧我國波瀾壯闊的經濟體制改革歷程,我們不斷解放思想、創新理論。從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強調價值規律、經濟規律的作用,到1992年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到1993年,在十四屆三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而從實踐中看,政府對資源的支配權始終優于市場。
“量變引發質變。多年以來,我們對市場作用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此次對市場作用表述的升級,說明中央已經意識到需要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作用!睆垥跃дf,從“基礎性”到“決定性”,政府與市場的地位主次分明,充分體現出中國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堅定信念。作為又一次重大經濟體制改革,必將快速推進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
直指我國當前經濟問題根本
“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從認識到實踐為我國帶來了改革紅利,使國家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然而,期間暴露出的諸如產能過剩、地方債務風險等問題,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張曉晶說,雖然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建立,但政府的過多不合理干預是造成諸多矛盾的根源,此次全新表述直指我國當前經濟問題的根本,抓住了市場經濟的本質。
“《決定》中提出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意在強調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該發揮市場作用時‘不越位’,該發揮政府作用時不‘缺位’。”張曉晶說,未來政府將不再直接配置資源,而是交由市場決定,政府職能將更多地體現在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和環境保護等方面。
關鍵是生產要素的市場化
“產品的市場化已經基本完成,市場作用從‘基礎性’到‘決定性’的轉變要體現在生產要素的市場化!睆垥跃дf,生產要素包括資金、勞動力、土地、技術等,能不能形成市場化的價格,能不能形成統一的市場,是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命題。
《決定》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張曉晶說,必須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