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定州11月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4日),中國之聲報道了“牛奶漲價背后奶源供應吃緊,奶農棄養現象嚴重”的新聞。小養殖戶賣牛殺牛,似乎對這個行業已經心灰意冷,他們的一句話讓人印象很深:不掙錢、賠錢,誰想養?
很多人就疑惑了,現在供應吃緊,按照供需的基本原理,原奶價格肯定會上漲,甚至是“瘋長”,為什么奶農的養殖熱情仍然不高?整個乳業供應鏈又存在怎樣的“結構性不調”?
在河北定州、曲陽、行唐等多個重點奶源基地縣,近半年來原奶收購價格一直呈上漲態勢。記者調查發現,今年5月份以前生鮮乳收購價為3.3元至3.5元/公斤,6月是3.6元/公斤,7月則是3.8元/公斤,8月份則超過了4.2元/公斤。定州市高蓬奶牛養殖基地與乳企簽訂了長期生鮮乳收購合同,負責人楊樹軍說,進入9月,每天都能接到其他乳企高價收奶的電話。
楊樹軍:到這里還得漲價,說不定漲到多少,現在他們爭奶源,奶企相互打仗,前半個月爭奪最大,甚至打起來。
河北省奶業協會秘書長袁運生說,乳企間再現高價搶奶風潮,破壞了生鮮乳收購秩序。
袁運生:個別企業給到所謂的5塊、6塊都是假的。5塊一公斤生鮮乳,人工成本,包裝,運輸,到終端會是多少。企業如果大幅度提高終端價格,會流失消費者,現在終端市場也競爭很激烈,所以從產業鏈上看,應該這是一個假象。他搶了之后,得到奶源之后他會馬上降價,降價后這個奶農就受傷。
袁運生說,收購秩序的破壞,也會給奶源質量安全帶來嚴重威脅,在高利益的誘惑下,一些不法商販仍會鋌而走險。
袁運生:由于現在奶價給的比較高,想利益最大化,比如每天能供應五噸牛奶,可能會通過一些別的手段讓它量增長,比如兌水。但是現在乳品企業質量檢測非常嚴格,有些手段能對付這個檢測,比如2008年加的三聚氰胺。幾年過去了,三聚氰胺爆發以后,對這個行業帶來這么大影響,現在三聚氰胺基本上很難找到了,但是不排除其他作假的可能。
專家表示,搶奶背后隱藏的這些威脅一旦爆發,受傷最重的仍然是奶農。當前河北省奶牛70%以上是以“奶牛小區”的方式養殖,奶牛小區里的奶牛養殖戶和乳品企業之間還有一個中間環節——奶站。在缺乏利益鏈接機制的情況下,這三個環節的利益分配是失衡的,而奶農處于利益鏈的最下端。
(原標題:奶農因“不掙錢”賣牛殺牛 乳企高價搶奶是假象)
(中國廣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