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川一老人耗時52年編寫辭典稱為證明自己有才
中新網達州11月8日電(靳廷江)從教師崗位退休在家的他今年已經68歲,過著清貧的生活,自稱“深居簡出,不問世事”。然而,從16歲那年開始,他就一直在著手編著一部《簡明熟語熟句辭典》。經歷了漫長的52年,這部書近日終于出版面世。他說,自己之所以窮其一生并“連累”自己的家人來實現這個夢想,是為了證明自己“真的有才”。11月初,記者在四川省達州市南壩社區采訪到了陳明元老人。
“1945年9月,我出生在原達縣福壽鄉一個農民家庭,父母都是文盲。”陳明元告訴記者,自己自幼聰明好學,15歲初中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原達縣中學(今達一中)。“我的成績非常好,每次考試都保持在2-3名,從沒考過第一,也沒掉進過第四。”
16歲那年,他得到了一本《漢語成語小詞典》,“是北大中文系編寫的,只收錄了1900多條成語。”喜歡吟詩作對的他如獲至寶,很快就把這本詞典從頭到尾翻了個遍,“收獲很大,但意猶未盡,覺得中華文化遠遠不止這么一點經典語句,當時就萌生了要編著一本大辭典的念頭。”
從那以后,他就刻意收集一些經典的語句,“不管在什么地方看到或聽到,都要寫在紙條上保存下來。”
陳明元回憶說,高中階段的自己,自認為“才華橫溢,思如潮涌。”但是由于“年幼尚小,難免輕狂”,經常口出狂言,惹得很多老師和同學不滿。
這種“輕狂”給他惹了很大的麻煩。有一天晚上,他在學生宿舍里戲言“這書讀下去也學不到什么,還不如回家娶個大婆娘。”本是和同學的戲謔之言,卻被老師聽到了。次日一早,老師把他叫到了辦公室,批評他“對三面紅旗認識模糊,并且言語侮辱了農村婦女。”
老師的這段話當時就被記入了他的檔案,“算是組織上的結論。”
一個嚴重的后果是,高考后政審不合格,陳明元的大學夢就此破碎。
未能進入大學深造,讓陳明元感到前途無望,一度斷了編寫辭典的念頭。所幸天無絕人之路,回到老家后,他被聘請到村小代課。
1968年,陳明元獲得平反,1969年調入福壽鄉初級中學任教。也正是在這期間,他和黃大全成為了同事。“我們倆性格差不多,而且都喜歡寫點東西,可以說是志趣相投。”黃大全說,“我也幫他收集了不少資料。”
1981年,陳明元通過考試,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轉為了公辦教師。此后先后擔任過區文教專干、教育局督導室干部等職務,2005年退休。
“改革開放后,我加大了收集、整理資料的力度,下決心一定要實現自己的夢想。”
“之所以這樣百折不撓,我是為了證明自己真的有才。”陳明元嚴肅的說,“我從一名農村娃到代課教師,再到公辦教師,沒什么后臺,靠的就是自己的真才實學。再把這個書編寫成功了,我更能理直氣壯的告訴我的子孫,人這一輩子,有才就有前途,別去跟人家拼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