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敬走在從醫院到家的路上
23歲女孩從小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后又患上肺癌等病
疼痛難忍,她每天要去醫院三四次
11月1日,記者趕往靈寶,在第一人民醫院的注射室內,見到了23歲的張敬敬。她獨自一人安靜地坐著,頭發被高高盤起,露出一張清瘦的小臉。每天,透過注射室的門縫,看著來往的病患和醫生。
“我喜歡坐在這里,”她說,“聽見有(病人)喊疼,看到有醫生忙碌,這樣的話,我能感受到生命尚還存在。”
說話時,她直直地看著記者,嘴上帶著笑意,似乎在說著與自己并不相關的話題。然而,沒人知道此時她正忍受著疼痛。
2008年,從小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張敬敬,被查出患上艾森曼格綜合征。
“這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的演變癥狀,目前她的情況已不適合做手術,只能長期藥物治療,延長生命。”張敬敬的主治醫師劉西平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并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案。 “他們說,這是心臟上的癌癥,沒有啥好辦法。”張敬敬指著自己胸口說,每天的疼痛讓她已漸麻木。而為抑制疼痛,她只能每天三四次到醫院拿些特批的杜冷丁,然后在注射室內打針,而其他幾萬塊錢一盒的進口藥她想也不敢想。
而命運并沒有因此“垂憐”她,今年4月,她又被查出患有肺動脈夾層瘤,今年7月,查出肺癌。
疼痛難忍時,她曾喝下60片安眠藥
疼痛,慢慢累積。
采訪中,正在說話的張敬敬突然輕輕彎下腰,扶在椅子上的手指有些發白顫抖,聲音帶著輕微的喘氣。
“你稍等一下,我要去拿藥。”她皺著眉頭,慢慢站起來,“這會兒疼得受不了。”記者上前試圖攙扶她一塊兒去。她卻用力擺了擺手,“不用,你坐著,我自己能行。” 語氣很堅定。
5分鐘后,她一人顫巍巍地回到房間,手捂著胸口。“我是很要面子的人,不想有人扶著我。”張敬敬笑著說,每天三四次取藥打針,她從來都是一個人,雖然母親也從老家搬來照顧她,卻很少讓母親攙扶,“我都是一個人走,只不過慢了點。”
就這樣,醫院、出租屋,加上路上二三百米的距離,就是每天張敬敬的所有生活。
然而那一次,看似堅強的張敬敬,卻也因絕望而狀若瘋狂。
今年4月份,在查出患上肺動脈夾層瘤后,她偷偷喝下60片安眠藥,后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過來。
張敬敬說,當她一人坐在花壇旁等待就醫時,就一個念頭“死了算了”。之后便像發瘋了一樣,摔碎了一個注射瓶,割在自己的左手腕上。好在后來,經醫院及時搶救,她又重新活過來。
躺在床上時,張敬敬說,她腦海中一直縈繞著很久之前便有的一個念頭:器官捐獻。“或許,這是生活的另一種意義吧。”
想無償捐獻器官,“有用的都可以”
今年3月,張敬敬一人前往三門峽市紅十字會,簽寫了器官捐獻卡,包括眼角膜捐獻等內容,當地紅十字會也向記者確認屬實。
“我的心臟不好,可腎臟、眼角膜都是好的,希望能幫助一些人。”張敬敬說,對于此事她心里早已做好準備。而在一旁,中午趕來看望女兒的母親張秀婷,早已哭成個淚人……
“如果有人想器官配型,可以聯系我,有用的我都愿意捐。我生病的時候,好多人幫助過我,我只想回報一下。”張敬敬說,在她看病期間,醫生、護士都對她很照顧,而她看病用的錢也是曾經上班的地方的老板一直資助。
記者走后,再次接到她打來的電話,電話中她有些小心翼翼:“是不是你們報道后,就會有人來關注我了?”
記者還沒有答話,她又問道:“那么,到時候我是不是就有朋友了?”
電話這頭,記者重重地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