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難、行車難,就像杭城頭頂上的兩朵孿生烏云,久久散之不去。
今年5月,整治一新的延安路重新亮相,“還路于民”,取消了人行道和地面的500個停車位,為了防止機動車開上人行道,施工單位特地在路面交界處設置了不少石球。
車位沒了,路變寬了,但一切只是看起來很美——昨天,家住孩兒巷附近的任女士來爆料:這段時間,她在延安路上走,發現不少車直接開上了人行道,像浙江飯店門口的道板都已經開裂了。
這一幕折射出的,正是城市道路通行與巨大停車剛需之間說不清理還亂的糾葛與矛盾。這道看似無解的難題,杭州還要解多久?
門口的車位沒了
飯店為住店客掏腰包交罰單
任女士說的浙江飯店門口的石球,在延安路和鳳起路交叉口的西南角,這個口子,剛好是地面道路和人行道的銜接處,3個石球一字擺開,中間隔著一大塊有修補痕跡的瀝青路面,剛好開了車輛進出的口子。
記者走近石球,發現底部有裂痕,用腳踢一下還會動,很明顯被搬挪過。
這個“臨時”出入口每隔幾分鐘,就有車子開進來,停在浙江飯店門口。飯店門口的人行道上,也都停滿了車子,數了數,有13輛。
飯店正門口的位置,人行道板的裂縫很大,看樣子是長期碾壓的結果。建設單位杭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中心的一位負責人說,不僅這里,像橫廣福路的口子上,9月剛做好的石球,第二天就被拿掉了一個。米蘭假日酒店門口,也有同樣的問題。“再這樣下去,這一片的人行道板估計就不保了。”
事情的起因,說白了,還是停車難。
浙江飯店門口的保安們大吐苦水:延安路取消500個停車位后,浙江飯店門口的一排20來個停車位也被取消了。“車位問題,現在對我們飯店來說是一個硬傷。最近我們的網評總出現停車不方便的評價。”
一位代客泊車的保安說,浙江飯店內有15個地面停車位,但內部車輛一瓜分,剩下的就只有5個左右。他們后面也有一個90個車位的立體停車庫,但周圍的天香樓、浦發銀行等都要“分一杯羹”。本來人行道上的這二三十個停車位加進去,他們還能喘口氣,現在缺口有四五十個之多——
不得已飯店只得增加投入:先是增加泊車人員,然后干脆掏錢把客人的車子停在孩兒巷的停車位上,“雙休日光給客人付停車費都要五六百塊,平時也要大概兩三百。這些錢,全部由飯店出。”
實在不夠了,只好把門口的那條寬闊的人行道地塊也利用起來,這一排差不多能擠下15輛車左右,“不過,這里經常會被抄牌,如果被罰款了,也是我們出。”
沿線7500多個停車位
都還在規劃中
浙江飯店的無奈,只是延安路停車難的縮影。
作為景觀大道的延安路取消停車位,還路于民,確實讓整條路通氣了不少。來自下城區城管執法局武林中隊的一份數據稱,在停車管理方面,延安路整治后收效還是挺明顯的:原來每天違章停車的有七八十輛,如今,每天只有二三十張的違章停車罰單,主要就集中在米蘭假日國際酒店門口和浙江飯店門口。
但城管部門也承認,目前,延安路的停車難問題,確實排在第一位。“像省兒保附近,違停的車主都說兜了好幾圈找不到車位,孩子看病急啊,干脆就違停了。”
他們說,沿線商家和住戶,都有停車的剛性需求。而且目前來看,對于違停的處罰并不足以讓車主引以為戒。他們也在考慮,是否加大處罰力度,比如對嚴重違停的直接拖車。
其實從任何一方的立場來看,這事都沒有對錯之分。相關部門取消車位,是為了保證延安路通氣。而市民與商家則面臨切實的問題:車位取消了,我們的車子可以停到哪里去?
城建部門說,現在,在延安路沿線,共有武林廣場地下商城等12個在建或待建項目,涵蓋大量的停車位,總量達7500多個。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確實挺骨感。這么多停車位,似乎都在規劃建設中,遠水救不了近火。換句話說,當時取消停車位后,能及時”補救“的車位幾乎沒有。
延安路的窘境
并不是孤例
延安路的窘境,其實只是投影,折射出的是城市兩難之間說不清理還亂的糾葛與矛盾。據記者了解,類似的還有杭行路石祥路交叉口70多個泊位和景東路上70多個泊位的取消,都是為了保證通行。
求是路今年也一口氣取消了七八十個停車位。
“取消后,我們在求是路上新增了一個機動車道,對車道分布進行了重新調整。”交警北山中隊執勤民警說,“以前,曙光路、西溪路是實行潮汐的。早晚高峰玉古路、求是路就形成了一個瓶頸。求是路車位取消后,就具備了實施整體潮汐的道路條件。以往9點左右,西溪路進城還有很長的隊尾。而最近一段時間,8點半左右,一個燈次車輛就可以放光。”
路通了,但停車矛盾加劇了:昨天記者來到求是路上的杭州綠園小區,這里的地下車庫始終爆滿,原來都是靠路面停車位,來緩釋車位緊張。路面車位取消后,停不下的私家車只能開到公元大廈附近。“現在附近住戶都停過來以后,我們自己在公元大廈上班的反倒沒得停了。”在公元大廈工作的王先生頭痛不已。
白天的臨時停車更令綠園保安們心煩。“現在白天來附近取錢的、喝茶的、足療的都把車停到我們小區門口了,既阻礙小區出入又難看,管理難度也大。”
相關部門建議:
先建車位再取消,或能緩釋矛盾
曾經為解決停車剛需,劃下了路面停車位;如今為了更洶涌的通行壓力,又將這些停車位取消。后續的車位建設,因為越來越少的土地資源而遲遲跟不上。
停車難與行車難,似乎是一對矛盾的悖論。
記者從杭州市停車辦了解到,今年杭州在市中心“深挖”停車位,從今年開始到2016年,每年從主城區拿出150畝土地,用來興建公共停車場(庫),使老城區每年新增上萬個停車位。但問及進度,停車辦則表示“推進難度大,真要開始動,估計要等到明后年。”
與此同時,取消停車位也在進行中——
據交警部門介紹,今年杭州主城區將取消4000多個路面停車位(含人行道)。原因很簡單:還路于民,保障路面通行,這也是交通治堵的需要。
“取消前,我們會和相關部門進行摸排,然后把摸排的情況向治堵辦、建委等部門進行匯報,然后由多部門最終商量、敲定取消的泊位。”在交警看來,車多車位少,確實是目前挺無奈的現實。“但不能因為取消了部分影響通行的車位,就認為加劇了停車緊張。取消4000多個,從車位比例來講還是非常低的。”
市停車辦覺得,如何協調取消路面和停車需求的矛盾,最合理的辦法,就是新建起停車樓或停車庫后,在周圍取消一定的路面車位,比如,今年景芳五區公園地下停車庫建好后,他們就建議把周邊一些地面車位取消掉,既保證道路暢通,又能提高停車場的使用率。
杭州治堵,不能讓行車和停車此消彼長
浙江工業大學的吳偉強教授,對杭州交通頗有研究,他認為,行車是動態交通,停車是靜態交通。交通管理,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要讓這兩種交通的關系達到一種均衡。
“現在杭州有些治堵舉措,都是一棍子敲下來的急躁做法,只圖完成任務量,把一些剛性需求強硬打壓掉了。這樣一來,讓行車和停車站在了對立面,此消彼長。”
吳教授說,取消地面停車位,本來應該是件好事情。但是,從目前杭州的一些舉措來看,似乎沒有落到實地去系統地分析,比如,整體情況如何來統籌,區域范圍怎么去協調,剛性需求有多少,彈性需求是多少。只有準確分析后,合理分配停車資源,才能不會讓停車矛盾更加加劇,從而導致社會矛盾出現。
“每個區塊范圍,都是有剛性和彈性需求的,其實在不影響交通的情況下,保留一部分的人行道停車位是可行的。至于那些彈性需求的,我們就應該學北京,地鐵站周圍的停車場2元/天開放,吸引車主在這里換乘,這也是一種用停車的辦法來調控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