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廢除皇權教育努力杜絕戰(zhàn)爭風險
美左翼軍官七天“趕”出日本憲法
岳 光
1947年5月3日,日本正式頒布實施《日本國憲法》(簡稱新憲法),掀開日本歷史的新篇章。然而不為人知的是,這部改變日本命運的憲法是25名以青年軍官為主的美國人,用7天時間“趕”出來的。在他們的努力下,日本的皇權在意識形態(tài)上被徹底斬斷,日本隨即走上“和平”之路。
麥克阿瑟決定單獨起草憲法
1945年8月30日,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的座機降落在神奈川縣厚木機場。人們緊張地關注著這位占領軍司令將對日本下什么猛藥。麥克阿瑟的做法出乎所有日本政治家的意料,他下達命令要求東久邇宮留守內閣做修憲準備。后因東久邇宮內閣倒臺,新選出的幣原喜重郎內閣接手修憲工作。12月4日,幣原將修憲“草案”提交美國太平洋陸軍總司令部(GHQ)。麥克阿瑟看后大為不滿。該“草案”保留明治憲法的原本體系,雖然增加了議會的權力和保障言論自由的條款,天皇依然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擁有者和民族精神的造化者。美國人曾形容明治憲法是“普魯士君主立憲的父親和英國大陸法的母親產生的奇怪的混血兒”。而現(xiàn)政府繼續(xù)推行“國體護持”方針,搞所謂“一億總懺悔”,實際上是將日本人重新聚集在天皇麾下,架空占領政策。
麥克阿瑟退回了幣原案,決定剝奪日本人起草新憲法的權利,于是他命令GHQ民政局單獨起草憲法。麥克阿瑟將一張紙條交給局長惠特尼,上面寫了三條意見:一是天皇僅為國家統(tǒng)一的象征;二是放棄交戰(zhàn)權;三是鏟除封建制度。這實際就是形成新憲法三原則的基礎。惠特尼立刻著手日本新憲法的起草。他召集以青年軍官為主的25名美國人(包括一名女性)組成新憲法起草班子。這些人的專業(yè)背景不相同,唯獨沒有立法專家,只有兩人有律師經(jīng)歷。班子成員有著明顯特點:年輕,崇尚進步。他們中最小的只有22歲。
猶太軍官領導起草班子
這個起草班子的負責人是民政局次長蓋迪斯。蓋迪斯1907年生于紐約猶太人家庭,哈佛大學法律系畢業(yè)后,成為開業(yè)律師。上世紀30年代美國經(jīng)濟大蕭條,蓋迪斯對羅斯福推行政府干預經(jīng)濟的“新政”大為贊賞。當時一批青年人積極參與“新政”,形成美國社會中一股進步力量。蓋迪斯的導師是法蘭克福學派(羅斯福新經(jīng)濟政策的理論支撐)的著名學者,其追求進步的思維體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人生道路。二戰(zhàn)爆發(fā)后,蓋迪斯被派到歐洲從事對德情報工作,1945年又從歐洲來到日本,協(xié)助惠特尼工作。
憲法起草這樣的工作,即便是專家,也得花上不少時間,但這群充滿激情的年輕人不分晝夜奮戰(zhàn),僅用7天就完成草案。其中最關鍵的第9條(規(guī)定日本放棄戰(zhàn)爭、不維持武力、不擁有宣戰(zhàn)權等)的主筆就是蓋迪斯。他是民政局中最不妥協(xié)的人物,在他的強烈堅持下,明治以來被視為忠君教育的“法典”———“教育赦語”被廢止,皇權在意識形態(tài)上被徹底切斷,日本實現(xiàn)了真正的民主。而團隊中唯一的女性碧特·史洛塔(父母是烏克蘭裔猶太人),在新憲法中增加了一些女權相關的內容,后來她出了一本書,名叫《那間屋子里唯一的女人》。
1946年2月13日,新憲法草案送交日本政府。不久,吉田茂上臺,務實而保守的吉田茂為了早日從美軍占領下獨立,盡快與美國“和談”,選擇了服從。最終,新憲法中濃縮了普世公認的三原則:尊重人權,民主主義,放棄交戰(zhàn)權=和平主義。1947年5月3日,新憲法正式實施。蓋迪斯也因此被稱為日本憲法的設計者。不過,蓋迪斯和日本政客的較量沒有結束,越來越讓政客們不可忍受的是,蓋迪斯還堅決反對右翼人士入閣。吉田茂恨不得立刻趕走這個得罪不起又接受不了的美國人。
桃色事件背后的陰謀
吉田茂終于等來時機。GHQ參謀部情報2部(G2)主要負責治安和控制報紙、廣播等傳播媒體,它與民政局在占領政策上一向有分歧。G2的部長叫威洛比,是個德裔美國人,做事勤勉、處事果斷,是麥克阿瑟的兩把“懷刀”之一(另一個是惠特尼)。但他的另一面是獨斷專行,剛愎自用,在GHQ內部被戲稱為“小希特勒”。他對民政局帶有左翼色彩的政策一向不滿,據(jù)說他尤其對蓋迪斯耿耿于懷,但一直找不到報復的機會。
一個小插曲改變了蓋迪斯的命運。一天,已經(jīng)結婚的蓋迪斯與一位端莊秀麗、氣度不凡的日本子爵夫人“不期而遇”。這位貴夫人名叫鳥尾鶴代。兩人一見鐘情,蓋迪斯成為子爵夫人家中的常客。然而,一次次的幽會都被一雙幽靈般的眼睛嚴密監(jiān)控。在蓋迪斯夫人阿麗娜赴日探望丈夫時,接到一個神秘電話。一個男人以低沉的語調對她說:“夫人,恐怕您還不知道,您的丈夫正在和一位子爵夫人熱戀”。結果,蓋迪斯與妻子的婚姻破裂。麥克阿瑟隨后做了一個特殊決定:允許高級軍官的家屬來日本與家人同住。但桃色新聞已使蓋迪斯難以留在日本,麥克阿瑟以出差的名義將他派回華盛頓。
后來有人說,這起“意外”是威洛比的“杰作”。這件事還有多個版本,有的說子爵夫人本身就是一個陷阱。日本有野史專家分析,此事與吉田茂有脫不清的干系。日本方面為GHQ專門安排了一名負責聯(lián)絡的人物,此人叫白洲次郎。他既是吉田茂的親信,對GHQ也言聽計從,被GHQ稱為“最能夠服從的日本人”。白洲和GHQ混了個爛熟,他認準蓋迪斯是民政局里最難纏的對手。有人分析是白洲將事情透露給了威洛比,而背后吉田茂的影子也消除不掉。
蓋迪斯再也沒有回到日本,1948年5月3日,他辭去民政局次長職務。后來他繼續(xù)從事律師職業(yè)。1992年,90歲的蓋迪斯在紐約辭世。蓋迪斯的遭遇實際上還有更深的背景,1947年以后,世界上兩大陣營對峙的態(tài)勢已顯,華盛頓開始悄悄改變對日本的占領政策,要將日本變成反共的前沿堡壘就必須對左翼“踩剎車”。今天日本國內有右翼說“猶太人為日本制定了快速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憲法”,實際上是攪混水的無稽之談。
而威洛比在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為麥克阿瑟提交的分析情報認為中國不會出兵,結果麥克阿瑟深信不疑,成為美國歷史上最重大的戰(zhàn)略誤判。威洛比退役后去了西班牙,當了獨裁者佛朗哥的私人軍事顧問。1972年,他在美國去世,享年80歲。
免責聲明版權作品,未經(jīng)《美華網(wǎng)絡》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