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甘英經營西域之后,又過了7個世紀,才有一個中國人再次到達亞洲西境并第一次留下平實可靠的記載。這個人的身份很獨特,是阿拉伯人的一名戰俘。他名叫杜環。他筆下的《經行記》,不僅有栩栩如生的阿拉伯世界,更有那個國跨亞歐大陸的東羅馬帝國。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寫下有關歐洲大陸的景象。
最強兩大帝國間的碰撞:怛羅斯之戰
公元750年。中國被稱為“天寶年間”,整個社會都處于前所未有的鼎盛里。
在李隆基統治的時期里,唐朝的國力達到了頂點,也進行了多次的對外用兵。盡管此時李隆基已日益沉醉于酒色之中,不再是那個勵精圖治的英明君主,繁榮的社會表面下也隱伏著嚴重的危機,但大唐至少在那時還是“大”唐,當時世界上最令人尊敬的強國。
幾乎在同一時期,中東的阿拉伯人也在迅速崛起。自穆罕默德先知和四大正統哈里發以來,穆斯林已經控制了亞述人、波斯人和羅馬人想都沒敢想過的遼闊版圖,從阿拉伯半島上的幾個部落擴張成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空前帝國,向西占領了整個北非和西班牙,向東則把整個西亞和大半個中亞攬入囊中,地中海成為了阿拉伯人的內湖。阿拉伯帝國成為中國、吐蕃之外影響西域的另一極強力量。
對漢民族而言,中原江南以外的“蠻荒之地”是沒有什么吸引力的——因為這些土地不能大面積種植農作物;而漢族的“擴張”多是因為不堪周邊民族為爭奪過去屬于自己的領土而進行的屠殺、劫掠和騷擾,出于穩定本國疆土、以絕后患的目的才大舉興兵。
阿拉伯帝國由于地理上的巨大優勢,再加上唐軍主力這個時期在青海與吐蕃國大打出手,無暇顧及西域,阿拉伯的影響力慢慢地體現出來,西域諸國原本大多信奉佛教等自己的傳統宗教,對伊斯蘭文化的東進感到不安,更畏懼彪悍的穆斯林戰士,于是不少國家向唐朝求援。起初唐朝并不以為意,直到“石國事件”的發生,才把戰火燃燒起來。
公元750年,唐朝統治者以西域藩國石國“無番臣禮”為由,由唐安西節度使高仙芝領兵征討,石國請求投降,高仙芝允諾和好。不久高仙芝違背承諾,攻占并血洗石國城池,捋走男丁,格殺老人、婦女和兒童,搜取財物,俘虜石國國王,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將被俘的幾位國王獻于玄宗面前,并因赫赫戰功被授予右羽林大將軍,并將石國國王斬首。此時高仙芝達到了征戰生涯的最高峰。
僥幸逃脫的石國王子遂向大食(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求救。大食援軍計劃襲擊唐朝西域四鎮,高仙芝先發制人,主動進攻大食。高仙芝率領大唐聯軍長途奔襲,深入700余里,最后在怛羅斯與大食軍隊遭遇。
高仙芝攻城五天不克,阿拉伯援軍趕到,從背后襲擊唐軍,雙方在怛羅斯河兩岸展開了決戰。葛邏祿部雇傭兵見事不妙突然叛變,唐軍陣腳頓時大亂。阿拉伯聯軍乘機出動重騎兵突擊唐軍陣營的中心,連日征戰的唐軍在內外夾擊下再也支撐不住,終于潰敗,高仙芝在夜色掩護下單騎逃脫。
此役唐軍損失慘重,兩萬人的安西精銳部隊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千余人得以生還,陣亡和被俘各自近半,而杜環正是這俘虜中的一位。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