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歉“排華”:敬業華工成美國危機的替罪羊
主持人:環球的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美華網訪談,6月18日美國眾議院全票通過了對于美國排華法案正式道歉的議案,今天我們的訪談將對這個事件進行深刻的討論。首先有請中國社科院時事政治專家劉作奎,劉老師您好!
劉作奎: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還有環球時報時政評論員王文,王文你好!整個這段歷史,可以說追溯到了很久很久之前,一直到1882年,排華法案被正式的簽訂,劉老師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當時這個法案簽訂的時候,是真的非常順利,還是說,其實還是有阻力的,中間有沒有什么樣的故事?
劉作奎:這個法案也是經過了很大的爭論,因為在美國來說也是分層的,比如當地的原住民,或者其他一些需要就業、有就業需求的人肯定是反對華人的。但是他的資本家,包括一些企業主是很歡迎華人的,這個要辯證的看。資本家和企業主為什么歡迎,就是因為廉價,勞動生產率高。
主持人:吃苦耐勞。
劉作奎:容易出東西,比雇傭本地的白人獲得的利潤要更多,所以他們是支持的。原住民就是本地的白人,尤其是愛爾蘭籍這幫人是堅決反對的,因為不但搶了他的工作,也造成愛爾蘭籍原住民的生意也不好,所以找工作找不著,比較窮困潦倒。那時候,我記得愛爾蘭籍專門組織了一個反華人的團體,到處搶、奪華人的財產,造成很大的一個混亂。所以說,從美國國內來看,是這樣一個情況,有支持有反對的。當然對加利福尼亞來說,早期那個時候,加利福尼亞突然涌進這些多中國人之后,這個洲,整體輿論氣氛來說,對中國華人是很不友好的,要排華的聲浪還是很高的。所以牽頭的也是加利福尼亞的議員和洲長來牽頭做這個事情,做了之后,就要提交到參議院來討論,討論之后,就像我剛才說的,也分成激烈相對抗的兩個派別,一個認為華人勤勞、勇敢、踏踏實實,不會出現什么問題,所以不應該有這種排華的傾向;但是另一派人,認為華人的飲食習慣、宗教信仰,包括服飾、禮儀跟我們的差異太大,從社會心理上說不能認同華人,就像剛才說的,那個時候,確實是美國發生了危機,1873到1882年之間,危機是比較嚴重的。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背景是金礦挖得已經差不多,那時候他的金子已經消失殆盡,開始出一個示威的政治局面。所以華人的作用和地位開始下降,一下降以后,華人就涌入到其他的領域,就是直接沖擊到他們本地就業崗位的領域,所以反對的聲浪起來之后,就認為應該排斥他,所以整個加利福尼亞州對華人的排斥是很嚴重的,所以他們挑頭來做這個事情。這個排華法案提出之后,是給美國總統亞瑟,讓他來判斷,亞瑟也是一個很矛盾的心態。
主持人:當時的心態。
劉作奎:對,一方面覺得這個確實為西部的開發,華工的功不可漠,尤其基礎設施建設。
王文:鐵路。
劉作奎:對。
王文:當年鐵路,他那一段是最艱難的。
劉作奎:對,死了好多華工,是功不可沒的。另一方面,國內的民意洶涌,他也確實沒辦法。所以開始他折中說,加利福尼亞州提出20年排華之后,他說這個我不同意,后來經過幾輪的磋商,說縮小到10年,就是10年之內華人不能被劃美國籍,不能再進入美國,然后非法入美國的一律要攆走,是這樣一個折中的方案。這個折中方案最終是通過的,所以說,應該是一個角力的情況下通過了這樣一個排華的法案。
王文:沒錯,當時1870年,華人在美國達到了40萬,當時美國人口無非還幾千萬人口,可能不到一個億,一個億左右,大概這個數值,40萬人口。當時的比重,尤其是在西部,本人人口就特別少,40萬這個數字特別大。第二個就是說,美國的政治慣性,200年來我們看美國的政治斗爭,都有一個蠻有意思的特征。每當美國發生國內危機的時候,他都會找到一個外國的因素,作為他轉嫁危機,或者說尋找危機根源的替罪羊。而這個時候,那么大一批華工群體,突然間在20年、10來年之間,從幾十人、幾百人一下子到了幾十萬人,所以自然會成為他的政治斗爭的替罪羊,這是第二個因素,70年代,你看后來,每次他發生危機的時候,都會找到一個替罪羊。第三個因素就是因為這批華人,實際上這個確實是歷史的遺憾,或者是歷史的悲情、悲劇,就是我們當年到美國去的華工,實際上都是做苦力的,他的文化水平、知識涵養、政治意識、社會融入程度都是偏低的,就是中國下層人民去的。
劉作奎:干一些苦力的。
王文:對,苦力活,被賣到美國去的,所以英文里面有一個詞是coolie,苦力貿易。這些人都是多少錢賣的,基本上那些人販,中國的人販,實際上就是十幾美元、二十幾美元買的人,買的華工,特別悲慘,賣給了美國人,大概是六七十美金,人販子其中獲得一定的利益。那些成批量、成批量的船運到美國,實際上苦力貿易就是賣到美國的西海岸,非常艱苦。你看很多電影里面,《黃飛鴻》那些電影。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