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興衰_全球化背景下的路線之爭
作者:黃樹東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弱國卻有浪漫的強國之夢
一個缺乏訓練的選手和一個久經沙場的冠軍之間的自由競爭,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比賽。不僅如此,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和獨立后的自由貿易,還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貨幣金融混亂和對大英帝國這一金融中心的依賴。倫敦是當時世界的金融中心,英鎊是世界貨幣。美國幾乎沒有自己的貨幣、自己的金融體系、自己的銀行、自己的信用市場。大英帝國的金融體系控制著美國。美國不斷繁榮的進出口業務,主要由歐洲,尤其是英國資本資助。
美國在財政上則更是雪上加霜。公共財政幾乎破產。在獨立戰爭期間,殖民地武裝一無所有,一邊要打仗,一邊要籌錢。許多士兵必須自己花錢武裝自己,許多軍官變賣家產以裝備自己的部隊,而美國政府則主要依靠舉債來籌措軍費。獨立后的美國外債內債一大堆,聯邦政府負債5 600萬美元,各州總計負債2 500萬美元,總共8 100萬美元。
獨立戰爭時期政府發不了軍餉就許下很多承諾,諸如關于軍餉、退休金的承諾等。獨立以后,政府由于財政困難,只能繼續用新的承諾來支付舊的承諾。欠餉問題十分復雜而棘手,當士兵們不愿再接受新的承諾時,就爆發了騷亂。最嚴重的一次,騷亂的士兵結隊向費城浩浩蕩蕩地進軍,欲圖包圍國會索取欠餉。
當時費城是美國的首善之地。國會被迫移駐普林斯頓。
可見聯邦政府窮到了什么地步。
貨幣秩序則類似于中國的戰國時期。美國剛獨立時,由于自由貿易、市場開放和金融開放,十幾個州流通著大約50來種貨幣,英鎊、法郎、西班牙貨幣和各州的貨幣。美國成了世界貨幣的逐鹿地,成了貨幣投機者的天堂。而且通貨膨脹嚴重,戰爭期間發行的大陸貨幣幾乎不值一文。
美國沒有自己的金融自主權,幾乎沒有自己的銀行體系,沒有自己的證券市場,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公司。美國除了擁有獨立外,其他可是什么都沒有。
經濟上如此不振,政治上也十分脆弱。美國1776年宣布獨立,1781年獨立獲得英國承認,1788年美國憲法得到批準,1789年美國第一屆國會和總統才就職。此時距美國宣告獨立已經長達13年。美國政府體制的探索經歷了漫長和艱難的過程。
當時世界上幾乎只有美國實行的是共和制和聯邦制。歐洲幾乎都是君主制。年輕的美國幾乎沒有現成的樣本可以學習借鑒,必須依靠自己的探索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立國初期,聯邦權威不振,州權和聯邦權在實際運作中界定不清。聯邦幾乎沒有國防,沒有常備軍。聯邦各部間的職責劃分不清。第一任財政部部長的職權不僅涉及財政、金融、信貸,還涉及外交、軍事等。國會與行政部門的互動方式尚在摸索,而國會自身則幾乎成了爭吵的場所,當時國會主要代表各個州的利益。在國會中常常可以看到這種情況:當國會就某一問題的討論進行不下去的時候,有的州就揚言要退出聯邦。從獨立以后直到內戰結束,時有州權對抗聯邦權的現象。聯邦的權威、法律常常受到自發的和有組織的蔑視和挑戰,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不明。
在國際上,歐洲的君主們幾乎沒有認真看待美國,沒有認真對待美國關于主權的要求。當時的世界霸權英國、法國都曾經有侵犯美國主權的行為。外交似乎并不十分重要,弱國無外交,早期的美國對此一定深有體會。國務院在今天無疑是美國最重要的部門之一,然而華盛頓統治下的國務院只有國務卿外加一位臨時工。
美國作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正在尋求自己的政治經濟的生存方式。
與這種現實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美國的勃勃雄心,是在《獨立宣言》中表現出來的優越感和使命感,是美國的民族主義夢想。創建美國的那一代人,在落后的現實上揮灑的卻是浪漫的夢想。早期的政治家,如杰弗遜等,強調美國民族的獨特性,認為美國民族將走一條屬于自己的獨特的路。這種優越感后來發展成“美國民族的優越性”(exceptionalism)。在美國早期政治家的國家藍圖里,未來的美國是一個橫跨兩洋的大國。富蘭克林,美國締造者之一,希望把美國建設成大西洋經濟圈的經濟中心。
落后沒有成為美國喪失民族自尊的借口,也沒有成為自暴自棄的借口,沒有成為盲目崇拜別人的借口。當時的美國是一個落后但充滿自豪感的民族。只有一個充滿自豪感的民族才可能崛起。落后并不意味著軟弱,先進也不意味著強大。軟弱和強大首先是民族意志的區別,先進而軟弱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國20世紀50年代初期也許比幾十年以后相對落后,但是誰敢說中國軟弱?
一個后起的落后的國家,如何才能托起強國之夢?
(責任編輯:李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