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鄭州6月17日電(記者 桂娟)在中國發掘的眾多古墓中,河南省上蔡縣的郭莊楚墓以其奇特的防盜術和防盜效果而獨具一格。親手發掘了這一古墓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馬俊才說,“千方百計地防盜,百計千方地去盜,歷經千年斗爭后,它還保留下來大批珍貴國寶,真是個千年奇跡。
” 據了解,隨著2005年發掘工作的展開,馬俊才他們發現了大大小小17個盜洞,其中年代最早的一個是戰國盜洞,位于墓室北口外約3米處,這是一個階道式的斜向洞,向下發現積沙后停止。這表明,該墓修建不久后便開始被盜。
雖經多次盜擾,郭莊楚墓的槨室內仍出土了各種青銅器物1000余件,玉器200余件,其中不乏精美青銅重器,最大的圓形蓋鼎口徑80厘米,在楚國青銅器中體量僅次于楚幽王墓里出土的大鼎,兩件四龍耳銅鑒口徑65厘米左右,形體較大,兩件雙龍耳方壺,花紋精美。大批青銅器的出土令人嘆為觀止。
既然曾被盜,為何墓坑還會存留著升鼎、石磬等大量珍貴文物呢?
馬俊才說,這歸功于該墓構思巧妙的防盜設施,它的防盜理念體現在選址、封土、填土、墓葬結構、設置木箱類疑棺、積沙積石等多方面。特別是它所采用的積沙積石的防盜方法,使盜墓者沒有足夠的時間在墓內停留,后來棺槨倒塌以后,大量沙石堆積在棺內,有效地防止了被盜。
談到積石積沙的防盜原理,馬俊才說,積沙主要是防盜,盜墓者挖洞挖到積沙層,沙子會流到洞里,沙子流動會帶動石頭塌方,從而擊打盜墓者,因此,盜墓賊不可能在大范圍內施盜。
這個墓的填土下面有厚近11米的積沙,估計原有積沙在3000立方米以上。沙層中精心埋藏積石、木箱室、槨室。積沙為黃色細沙,非常純凈,流動性很強。考古人員在積沙層中發現了1000余塊積石,最小的僅3公斤,最大的165公斤。這些石塊石質石色多樣、形狀不一,但邊角都十分鋒利,應當是特意開采并經過有意揀選的具有殺傷力的石塊。
馬俊才說,石塊放置的位置也是精心設計的,大致可分為亂石層、蒙頂石層、貼頂石層、攔腰石層和臥底石層,可以防止盜賊從不同的部位進入。散亂分布在積沙上層的亂石層,殘存50余塊,其中既有9公斤左右的小石塊,又有100公斤以上的巨石,位置大小均無規律,起到了冷石“暗器”的作用。
除了積石積沙,槨室上方的沙層中還埋有兩具木箱室,周圍暗藏冷石,這是專門迷惑盜墓賊的疑棺。造墓人采取了如此嚴密的防盜措施,足見其良苦用心。
郝本性說,該墓嚴密的防盜措施表明,造墓之初就有了明確的防盜意識,也說明戰國時期盜墓風盛,社會秩序失去控制。防盜還有可能是為了防止政治報復,當時蔡國被楚軍打敗被迫遷都,百姓背井離鄉,臨行時,蔡人到老祖宗墳前哭墳,認為對不起老祖宗,同時對楚人懷有深刻的仇恨。為了防止掘墓鞭尸等報復行為的發生,楚人在修墓時費盡苦心。
馬俊才說,墓中出土的大量青銅隨葬品為探討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青銅禮樂器器形宏大、紋飾精美,其豪華程度在楚墓中僅次于安徽省壽縣楚幽王墓,只有河南淅川下寺王子午墓和湖北隨縣曾侯乙墓與之相當。由于盜擾嚴重,隨葬品中僅殘留5件升鼎,但別的器類近乎完備,說明墓主人是一位地位顯赫的楚國最高級貴族。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