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環保局“十大名鼻”用鼻子監控空氣質量 要做嗅辨員必先通過嚴格考試 本報訊(記者 張強 通訊員 番萱 陳志謙 攝影報道)溫瑞安筆下的“四大名捕”個個身懷絕技,深受武俠迷們的喜愛。記者近日獲悉,番禺有個“十大名鼻”組合,這十人有著超乎常人的敏銳嗅覺,他們將用天生的道具——鼻子來監控番禺的空氣質量。
“嗅辨員”權威部門發證認可
“十大名鼻”均是番禺區環保局環境監測站的員工。據監測站副站長劉經才介紹,該站共有員工近30名,為了提高番禺區的環境監測能力,監測站全面考查了每名員工的“嗅覺天賦”,從中遴選出10人參加“嗅辨員”培訓。
給他們授課的,是國內嗅辨員認證的權威機構——天津環保局下屬的某實驗室。 劉經才告訴記者:“并非所有人都能成為嗅辨員。有些人的鼻子天生靈敏,稍微有點氣味就能迅速地判斷出來。而有些人因為身體原因根本不可能具備敏銳的嗅覺——如鼻炎患者、體質較弱者。”
只有通過嗅覺能力測試的人才有資格參加嗅辨員資格考試。劉經才說:“考試時千萬不能感冒,考試前的兩天不能抽煙、不能吃大蒜等味道較重的東西、不能使用氣味較濃的化妝品。分辨氣味的時候,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嗅辨員資格考試由筆試和實踐操作兩部分組成。能夠嗅辨出五種臭液紙條者可作為嗅辨員。
5月份,番禺區環保局環境監測站包括劉經才在內的10名員工接受了正規培訓并順利參加了嗅辨員資格考試,他們有的將在近期持證上崗。
嗅辨師好比品茶師
業外人士一般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嗅辨員們的主觀判斷是如何轉化為檢測結果的?劉經才向記者介紹了嗅辨員的工作方法——“三點比較式臭袋法”,環保部門正是用該法來測定感官意義上的惡臭氣體濃度的。“先將三只無臭袋中的二只充入無臭空氣、另一只則按一定的稀釋比例充入無臭空氣和被測惡臭氣體樣本供嗅辨員嗅辨,當嗅辨員正確識別有臭氣袋后,再逐級進行稀釋、嗅辨,直至稀釋樣品的臭氣濃度低于嗅辨員的嗅覺閾值時停止實驗。每個樣品由若干名嗅辨員同時測定,最后把嗅辨員的個人閾值和嗅辨小組的平均閾值套入既定公式,求得臭氣濃度。”
劉經才說,“嗅辨師的工作跟品茶師有些類似。嗅辨工作室由實驗室、休息室和判定師工作室三部分組成。嗅辨員每聞完一遍氣味,都需要到休息室休息片刻,以免嗅覺鈍化造成判斷錯誤。這就好比品茶師在品下一種茶之前需要先漱漱口。”
“十大名鼻”固然嗅覺過人,但若想把他們的敏銳嗅覺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數據,需要“調味師”的精心調味。“嗅辨員工作的意義在于分析氣味對人體感官的影響度。有時候,空氣污染已經很嚴重了,但那種污染氣體是無色無味的,對人們的生活造不成直接的影響。絕大多數情況下,污染空氣的是臭氣,這時就需要嗅辨員們分析臭氣對人們身體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嗅辨員的工作離不開判定師的配合。
我們站有兩名同事參加了判定師考試,他們都對空氣污染監測很有經驗,讓他們到現場采集樣本、在實驗過程中稀釋樣本的濃度再合適不過了。”
嗅辨師三年后需退役
常年與臭氣打交道,嗅辨師的健康是否會受影響?大家不必擔心,因為實驗用的臭氣是經過高度稀釋的。根據相關法規的規定,嗅辨員的年齡應在18至45歲之間,如無特殊情況,可連續工作三年。
劉經才感慨道:“這份工作看上去很不起眼,其實很重要,對保障番禺市民呼吸新鮮空氣的權利發揮著間接的作用。”
嗅辨員考試
五種標準臭液——花香、汗臭、水果香、糞便臭味、甜膠臭,主考人將五條無臭紙中的三條的一端浸入無臭液1厘米,另外二條浸入一種標準臭液1厘米,同時交被測者嗅辨,當被測者能正確嗅辨出沾有臭液的紙條,再依次嗅辨其他四種標準臭液。
(責任編輯: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