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報網3月26日訊
21日,一具保存較為完好的干尸在壽光一公司廠房擴建工地內被發現。經壽光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初步鑒定,該干尸下葬時間為明代。據現場的施工人員介紹,棺木擺放呈東北-西南方向,棺內干尸呈黑色,衣物保存較為完整。
22日,壽光市博物館工作人員聞訊趕到現場。據副館長梁淑春介紹,這是一具年齡在50歲左右的男尸,頭部保存完整,戴冠留須,面部皮膚呈黑色,除門牙脫落外,其余牙齒保存完好,尸長約1.7米。男尸外穿棉織長袍,內穿棉衣,棉花依然雪白,腳上還穿著一雙靴子。
館員王德明說,尸體腹部有部分腐爛,到目前為止,墓穴內尚未發現任何陪葬品,尸體上也無任何隨身飾物,周圍也未發現其他墓穴。從棺頭上“明×張大公之柩”的字樣來推斷,該男尸為明朝年間的平民,至于干尸何以保存約400年之久,疑為偶然形成,但也有專家分析,包裹在棺木外厚約35厘米的類似三合土的物質,強化了棺木的密封性,這可能對尸體的保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具體原因還在研究當中。
據壽光市文化局袁慶華副局長介紹,像這樣保存完整的干尸在壽光并不多見,這次出土的干尸,對研究壽光明朝時期的喪葬制度和服飾文化具有一定的意義。但由于技術有限,加上發掘現場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博物館對干尸做了一系列技術處理后重新埋葬,以待進一步研究。(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