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晚,由央視綜合頻道和唯眾傳媒聯合制作的中國首檔青年電視公開課《開講啦》邀請到國產航母副總設計師--孫光蘇。這是首艘國產航母下水之后,孫光蘇首度公開分享,再次引發了一小波航母熱。
首艘國產航母下水標志著我國現代化海上作戰平臺自主設計建造取得重大階段性突破,對增強海軍整體實力、促進軍工技術升級都具有重大意義。海軍老兵如何評價中國航母發展?航母基地建設有多難?……針對一些國產航母的熱點話題,澎湃新聞將推出系列文章進行解讀。
在亞太軍事力量對比中,中國航母數量和質量的雙提升無疑是一件影響巨大的事情。
"對于中國來講,亞太尤其是西太平洋的軍事力量結構是不平衡的,美國和盟國在西太平洋地區形成了一個針對第三方的軍事存在,中國發展航母可以抵消其一部分的軍事優勢,使中國處于更平衡的位置。"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海洋戰略研究所副所長樓春豪告訴澎湃新聞。
"中國航母的數量和性能都取得令人驚嘆的提升"
"遼寧"號是中國海軍裝備的第一航母,也是中國海軍幾十年追求航母和歷史機緣巧合的一個產物。被譽為"中國航母之父"的劉華清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關注航母,但因技術、經費等方面的原因長時間未能如愿。
根據公開資料,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航母相關課題進行了論證,并提出兩個本土建造航母的工程。蘇聯解體之后,烏克蘭將"瓦良格"號放到貨架,經過一番波折,其來到中國。在西方軍事觀察人士看來,"瓦良格"號深刻影響了中國航母發展之路,中國通過改造"瓦良格"號平臺,基本掌握了滑躍式起飛航母技術。
在中國海軍分析人士馬堯看來,"瓦良格"號航母的改造工作難度不亞于建造一艘全新的航母,通過"遼寧"號航母,中國培養了出了一大批航母人才,這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點,因為人才是航母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001A航母(注:首艘國產航母)是中國研制和建造滑躍式起飛航母的一次全面實踐,它的下水意味著中國完全掌握了這一類型航母的技術。"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主任研究員、知名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向澎湃新聞指出,"中國不會滿足于滑躍式起飛航母,作戰能力更強的彈射型航母是其下一階段航母發展的重點。"
"遼寧"號航母甲板上的殲-15艦載機。圖片來源于中國軍網
2016年初,"遼寧"號航母戰斗群前出第一島鏈,艦載機和航母平臺都進行了從偵察預警到火力打擊的全要素科目演練。外界認為,這次行動標志著"遼寧"號航母已經具備初步戰斗力,其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科學實驗平臺,而是帶有探索目的的作戰平臺。
未來5年,"遼寧"號將和首艘國產航母一起讓中國海軍進入雙航母時代。海軍專家尹卓認為,首艘國產航母下水后需要兩年才能服役(2019年),因為還有許多舾裝工作要做。"遼寧"號戰斗力生成的經驗和教訓有利于縮短首艘國產航母形成戰斗力的時間,不出意外兩年左右的時間即可形成戰斗力。
這兩艘航母只是中國航母發展的第一個環節,目前大家更關心的是第二環節。2017年,俄羅斯今日經濟通訊社刊文稱,中國已經開工建造002型航母,預計會在2021完工。
普遍認為,中國航母的數量會逐漸增多。尹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目前中國尚未頒布要造航母的數目以及航母編隊規模,但未來建造的航母一定是彈射起飛的,而且應在太平洋和南海印度洋方向保持雙航母戰斗群,而要堅持雙航母戰斗群至少需要5到6艘航母。
據俄羅斯今日經濟通訊社報道,002型航母滿載排水量達8.5萬噸,采用了彈射器。樓春豪告訴澎湃新聞,彈射型航母理論上比滑躍式航母擁有更強的戰斗力,這種航母也是軍事大國或強國追求的重點。若中國打算在"遼寧"號和首艘國產航母之后裝備新的航母,彈射型航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在外界看來,馬偉明先進事跡的廣泛傳播是中國航母電磁彈射器成熟的一個印證。但未來中國航母使用電磁彈射器還是蒸汽彈射器,還存在一些爭論。電磁派認為,中國應直接跳過蒸汽彈射器,使用符合潮流、性能更優異的電磁彈射器;蒸汽派的觀點剛好相反,認為為了穩妥起見,002型首艘航母可以采用蒸汽彈射,時機成熟之后在002型后續航母上使用電磁彈射技術。
"無論是電磁彈射還是蒸汽彈射,都可以讓中國航母性能取得質的飛躍。"馬堯向澎湃新聞表示,"中國海軍在新技術選擇上一直比較審慎,避免過多新技術堆積造成風險。"
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網站2016年刊文認為,中國航母不但數量在增加,性能也在一步步提升,到2030年將至少擁有4艘航母,成為世界第三強海軍。
首艘國產航母下水。澎湃新聞記者 謝瑞強 圖
航母能否成為中國平衡美國軍力的重要手段
中國航母數量和性能雙提升帶來的直接結果是中國海軍實力的提升,某種程度上正在改變亞太地區的"現狀",平衡重塑或調整的趨勢朝著更有利于中國的方向發展,中美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博弈進入新的階段。
對于亞太地區的戰略平衡,中美雙方都有不同認識。在美國看來,中國軍力尤其是海軍軍力的增長打破了原有的"亞太平衡",中美軍事戰略對抗的風險"正在攀升";然而,對于中國來說,美國在亞太地區一家獨大下的"軍事平衡"不是真正的平衡,臺海危機、南海局勢等事例都證明美國會經常依靠軍力優勢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
"這種美國所理解的'平衡'注定是不穩定的,至少在西太平洋地區,伴隨中國綜合實力的壯大和軍事現代化的加速發展,中國堅定走向海洋,權力開始向海上輻射,中國捍衛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維護海洋權益的態度也隨之更為堅決。"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北京大學海洋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胡波告訴澎湃新聞,"力量對比的變化將迫使美國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在臺海問題、釣魚島等事務上的所謂'責任'或承諾。"
中美之間需要新的平衡,而發展航母正是平衡軍力的一個重要舉措。在樓春豪看來,新的平衡不是絕對的平衡,因為中國海軍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與美國海軍平起平坐;這種平衡是一種相對平衡,可理解為中國海軍在中美戰略平衡的作用在增強。
航母是美國維護海上霸權的重要工具。圖為美國海軍"華盛頓"號航母。
美國夏威夷亞太安全研究中心教授莫漢·馬利克認為,僅僅一艘航母不會帶來力量均勢的打破,但計劃獲得3-4艘航母無疑會預示著地區安全新時代的到來。
瓦西里·卡申撰文稱,在"遼寧"號、001A和002型航母將用于圍繞中國的'內'海行動。這些航母將令北京得以擴大艦隊的行動范圍,并向更遠的地區投射軍事力量。
對于習慣了在亞太地區擁有優勢軍力的美國而言,如何接受中國海軍實力增長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人們擔心,美國目前正調整全球軍事部署以增強亞太軍力,這可能增加中美軍事對抗的風險。
美國《星條旗報》2016月7月刊文稱,分析人士認為,盡管面臨挑戰,美國海軍仍應將西太平洋地區的航母數量翻倍,用于"對抗中國的侵略性擴張"。文章引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亞太再平衡2025》報告稱,"為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海空軍以及導彈部隊在該地區的影響力,美國需要部署更多的海軍力量進行'平衡',尤其是航母戰斗群。" 該報告表明,增加海軍力量的具體表現是向遠東派出第二個航母戰斗群,這是一種行動宣示,表明美國在該地區的能力和愿望。
"中國奉行防御性的國防政策,即使中國海軍實力未來有很大的提高,也不會像一些國家那樣依仗強大海軍經常損害他國利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姜春良少將告訴澎湃新聞,"值得警惕的是,中國在維護主權的軍事行動如臺海問題、南海問題時,中美海軍很有可能'碰面',雙方都應認真考慮'碰面'后的會發生的所有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