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均現能舞21米的長綢,連京劇名家也難做到。受訪者供圖 來源:香港《文匯報》
中新網11月20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并非出身梨園世家,也未曾深入了解過戲劇,僅因為對梅蘭芳、李玉剛等人的喜愛,16歲的港生林永均就與京劇結下難解緣。在第四屆“和平杯”中國京劇小票友邀請賽復賽中,林永均憑借一曲《賣水》的精彩表現成功打入決賽,成為唯一一名代表羅湖入選的港籍小男旦,“嗓音甜潤、飽滿、流暢,圓場功很好”,文化部相關專家對他的演唱給予了高度肯定。該獎被廣大京劇票友稱為中國京劇小票友的“奧斯卡”。
林永均生在香港,隨著父母的生意逐年北上,小小年紀的他跨過了羅湖橋,和父母在深圳安了家。從最開始完全不懂和不會說普通話,林永均一點一滴的學習著融入孩子群,認識深圳。
受奶奶熏陶 被演裝吸引
2009年,他在機緣巧合下進入了東湖中學戲劇社,才真正開始接受京劇的訓練。“小時候是因為奶奶喜歡看一些京劇,我也被演員的精致裝扮吸引,后來通過網絡接觸到梅蘭芳、李玉剛等人的表演才開始慢慢喜歡京劇。”
在慶祝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梨園百花頌鵬城》大型戲曲專場晚會上,當時年僅13歲的林永均首次以紫荊戲曲藝術團團員的身份亮相演出,在節目《云杉水袖舞東方》中表演旋轉長袖、飛舞長綢,獲得一致好評。
紫荊戲曲藝術團團長、京劇荀派傳人何青賢回憶稱,由于身材瘦小,林永均進入戲劇社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他初一時身高尚不到1.5米,第一次篩選時就已落選。但他并沒有放棄,每次陪同班的幾個女生去京劇社排練時,都會不斷的毛遂自薦,同時也恰因社里男生短缺,最終才得以留下來。”
初入戲劇社,林永均被安排在武生的隊伍里,但對于舞槍弄棒他并沒有表現出任何興趣,整體動作也不太靈活。由于沒有任何戲劇基礎,剛開始的幾個月基本都在跑龍套,負責舉牌子上下舞臺,也沒有任何露臉的機會,就如同道具一般。“在跑龍套的過程中,都有在觀察其他女生的表演,對那些我更加感興趣。后來才鼓起勇氣向老師說明自己想學旦角的初衷,最后加入了女生組,正式入了行。”
燃香盯煙練眼 浴巾“甩水袖”
對林永均來說,學習京劇完全是從零開始,不僅發音要準,姿態、眼神都要從頭修煉。“每天在完成功課之余,要練5個多小時的基本功。”因為眼神不夠靈活,林泳均曾經在家燃香用盯煙的方法來鍛煉,還曾用浴巾來練“甩水袖”的動作。也因為男扮女角,常遭受同學們的誤解。“那段時間我不敢跟父母說,也不敢跟老師講,害怕他們因為擔心不讓我再學習京劇。”
變聲習動作 參戲團演出
林永均告訴記者,自己從未有過放棄學習京劇的想法,反而變得更加堅強。而在初二升至初三的那段時間,因為處于變聲期,害怕影響嗓子,停止了練習唱戲,但仍然不間斷進行動作練習;在初三緊張的復習迎考期間,自己不能投入過多的唱戲,留下了些許遺憾。
如今,升入高中的小林,依舊十分癡迷京劇舞臺,他毅然加入了何青賢擔任團長的羅湖區紫荊戲曲藝術團,不時與何青賢同臺演出,并跟隨其前往香港進行示范表演,頗受觀眾的歡迎和喜愛。
林永均認為,作為港人,自己雖不曾系統的學過粵劇,但多次接觸后對其也有所了解。“京劇相對來說可能更加規范,學習了解京劇對唱粵劇是有一定幫助的,但戲曲都是有相似之處的,包括臺步、身段等很多都相同,了解粵劇對表演京劇也是有一定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