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美軍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指揮三百多萬盟軍官兵、二萬多艘戰船,經過一晝夜的激戰,在諾曼底成功搶灘登陸,拉開了盟軍反攻的序幕,也為二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第二天,艾森豪威爾威爾在電臺發表了一份激情澎湃的演講:“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戰,這是盟軍的偉大勝利,這是全體官兵浴血奮戰的結果,法西斯德國的墳墓將就此挖掘。”
演講完畢,電臺工作人員在整理文稿時,卻無意中發現了艾森豪威爾威爾的另一份演講稿。這也是為諾曼底登陸準備的演講稿,內容卻截然相反:“我悲傷地宣布,我們登陸失敗。這次失敗完全是我個人決策和指揮失誤造成了,我愿意為此承擔全部責任……”
一個事件,兩份演講稿。一份為勝利而準備,一份為失敗而準備。艾森豪威爾威爾在讓人看到他天才的戰略戰術的同時,也讓人感受到了他勇于接受失敗的豪情。
無獨有偶,中國歷史上的官渡之戰也是一場決定生死存亡的大戰。戰爭結束后,曹操豪邁地說:“這場戰爭決定了中國未來五百年的歷史。”而不為人知的是,在戰斗打響前,曹操已經準備好了遺書。那封遺書是為袁紹寫的,他幾乎是在謙卑地向袁紹乞求。他乞求袁紹給他的孩子們一條活路,不求他們能夠發達,但求他們能夠長大成人;他乞求袁紹不要殺害他的文臣武將,如果能用,就讓他們為袁紹建功立業,如果不能用,就把他們遣歸鄉里;他乞求袁紹幫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愿望……
一面是英雄氣概,一面是兒女情懷。曹操也在為一場戰爭做著兩手準備。
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十一號”成功登月,開辟了空間科學的新紀元。同樣,尼克松總統在等待宇航員凱旋歸來的同時,也做好了為他們開追悼會的準備。他的悼詞是這樣寫的:命運注定這兩個為尋求和平而登上月球的勇士將永遠在月球安息。當每一個人在夜晚看到月亮時都會知道,在這個與地球完全不同的世界里,有一個永遠屬于人的角落。
所幸,諾曼底登陸成功了,赤壁之戰勝利了,登月的宇航員凱旋了,艾森豪威爾威爾、曹操和尼克松準備的“失敗宣言”最終都沒有用上。
(摘編自香港《大公報》 文/馬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