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載于《文史參考》2012年第8期(4月下)
3月20日零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上調600元。這一上調幅度遠超此前市場機構預測的400元每噸左右的水平,也創下了自2008年以來第二大漲幅。此次國內成品油價格漲幅較大主要是由于國際原油價格高漲,而國際原油價格高漲又和伊朗核危機密切相關,美歐自去年年底以來相繼對伊朗采取了嚴厲的經濟制裁措施,伊朗石油出口受到限制,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國際原油的供給。國內油價一漲,CPI也必然跟著漲,所以說,伊朗核危機和中國老百姓也是息息相關。
美國和伊朗的矛盾在于:美國堅持認為伊朗發展核武器,而伊朗堅持只是發展民用核能。雙方為此僵持不下,美國為了掐斷伊朗的經濟命脈,甚至不惜“傷及無辜”,開始制裁與伊朗有經濟往來的國家,尤其是從伊朗進口石油的國家。
美國之所以對伊朗發展核能如此忌諱,動輒喊打喊殺,倒不是伊朗核能水平有多高,而是因為美國在中東戰略體系中給伊朗貼上的多重標簽:反美國家、邪惡軸心、暴政據點、西方異質文明的代表、支持恐怖主義、阻礙巴以問題解決的國家等等——那是該有多恨。可是遙想當年,美國對伊朗可不是一般的好。
什葉派人數占優且長期掌權
伊朗和美國的對抗以及它在伊斯蘭世界中的形單影只是有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的。伊朗古稱波斯,到1935年才使用現名,它有著輝煌的古代文明。公元前550年,也就是孔子剛出生的時代,居魯士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史稱波斯第一帝國,其鼎盛時期疆域東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爾干半島,北起亞美尼亞,南至埃塞俄比亞。近700萬平方公里土地,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此后又經過了塞琉古王朝(中國人稱條枝)、帕提亞王朝(中國人稱安息),公元226年,薩珊王朝建立,也被稱作波斯第二帝國。那時,波斯文明處在世界文明的制高點上。
薩珊波斯和羅馬帝國及它的繼承者拜占庭帝國打了400年的拉鋸戰,誰也沒搞定誰,結果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元氣大傷的薩珊王朝于公元651年被阿拉伯帝國所滅。從那時起,波斯開始伊斯蘭化,祆教徒被迫改信伊斯蘭教。但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畢竟不一樣。在伊斯蘭教創立之前,阿拉伯人文化相當落后,古代兩河流域高度發達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早被人遺忘,和阿拉伯人沒什么關系。而波斯人的文明已經延續了1000多年,不可能全盤被阿拉伯文化吃掉。同時,波斯文化也對阿拉伯文化進行著滲透和改造,像行政管理,阿拉伯帝國就因襲了許多薩珊王朝的政治體制。伊朗人的民族自豪感部分來自他們比伊斯蘭教更為悠久的歷史。
在宗教信仰上,伊朗和大多數阿拉伯國家也不同,只有伊朗是什葉派人數占優且長期掌握政權。在穆罕默德逝世后不久,遜尼派和什葉派兩派就已形成,在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大多數時間里什葉派是受到打壓的。1501年,薩法維家族在伊朗建立薩法維王朝,宣布以什葉派的分支十二伊瑪目宗為伊朗國教,確立了什葉派主導伊朗的事實。兩派互相看不起,這也導致伊朗和整個阿拉伯世界的不協調。
美國成為伊朗人趕走英、蘇的希望
19世紀,國力衰落的波斯逐漸淪為英、俄兩國的半殖民地。1941年,英蘇軍隊開進伊朗,奉行親德政策的巴列維王朝開創者禮薩·汗被迫退位,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即位,不過他是個傀儡。1943年,德黑蘭會議,美英蘇三大巨頭悉數到場,可是自己家里來了如此尊貴的客人,主人巴列維直到會議開始幾天后,才接到美英蘇三國使館發來的外交通報,會議上談了些什么,他更是一無所知。
二戰結束后,蘇聯想賴在伊朗不走,又支持伊朗的阿塞拜疆省和庫爾德斯坦地區鬧獨立,美國出于遏制共產主義的立場,站在了伊朗的一邊,這讓伊朗政界和民眾對美國好感頓生,美國成為伊朗人趕走英、蘇的希望。
蘇聯人最終走了,可是英國人還在,他們控制的英伊石油公司壟斷著伊朗石油。更可氣的是,伊朗要向英伊石油公司買油,價格比英國高,甚至比從蘇聯進口還貴。伊朗國內掀起石油國有化的呼聲,1951年4月,伊朗議會任命堅決主張沒收英伊石油公司財產的摩薩臺為首相。
英國人急了,軍艦開進波斯灣,準備和伊朗兵戎相見,關鍵時刻美國出手擋住了英國。美國人對石油到底歸誰倒不在乎,他們考慮的是英國動武會給蘇聯干涉的口實。美國人張羅著兩家談判,建議利潤五五分成,結果英國人不讓步、摩薩臺不妥協,最終伊朗派兵占領了油田,英國人則開始對伊朗進行石油封鎖和經濟制裁,兩國斷交。由于無法輸出石油,伊朗石油工業到1952年已經癱瘓,這就斷了伊朗最重要的一個財源。經濟形勢不好,國內局勢也開始動蕩。
1953年,艾森豪威爾上臺,而伊朗日趨混亂的形勢讓美國人憂心忡忡,美國決策者擔心共產黨會取得政權,從而使伊朗倒向蘇聯。美國逐漸和英國在推翻摩薩臺政權、扶持親英的扎赫迪上達成共識。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