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崇禮門被故意縱火。(資料圖)
短短半年 一些梁柱開始出現裂縫 油漆也開始脫落
韓國“第一號國寶”崇禮門2008年2月被付之一炬,令韓國人痛心疾首。5年后,其復原效果遭到國內廣泛批評。韓國總統樸槿惠按捺不住,批評復原工程質量“低劣”。
重建過程粗制濫造
歷時5年并投入2300萬美元后,復原的崇禮門今年5月“閃亮登場”。
然而,短短半年后,一些梁柱開始出現裂縫,油漆也開始脫落。法新社援引一名導游的話說:“一天風很大,我發現許多油漆渣掉到地上。”
樸槿惠11日呼吁徹查“低劣的重建”,警告任何人如果經查涉嫌“違規行為”,將為此承擔責任。
崇禮門又稱南大門,是古代漢城(今首爾)8座城門中的正門,文化價值巨大。崇禮門故意縱火犯蔡鐘基(音譯)2008年獲刑10年監禁。蔡稱故意縱火是因不滿政府土地賠償而泄私憤。
崇禮門始建于1395年,是木構建筑,保存了韓國古代城墻建筑的最典型特征。1962年,這座古城門被指定為韓國“第一號國寶”。
“原因在于追趕工期”
韓國媒體集中火力,炮轟負責復原工程的文化遺產廳。文化遺產廳上周就此事公開致歉,但并未宣布承擔責任。
法新社13日報道,當年用于建造崇禮門的許多技術和手藝早已失傳。復原開始前,有關人員并沒有足夠時間,也沒花足夠氣力填補這些空白。
文化遺產廳一名官員說,崇禮門發生油漆脫落的問題,緣于“我們試圖使用傳統油漆和失傳技術,但這些并沒有完全被恢復并弄懂”。
政府文化遺產顧問金汪植(音譯)認為,根本問題不僅在于工藝差勁,更在于追趕工期的傾向。
金汪植說:“所有一切在5年內完成,這頗為荒謬。”
文化遺產廳堅持說,所有木材符合政府標準。
責任編輯:秦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