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隨著“雪龍”號一聲長鳴,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踏上征程。在我國開展南極科學考察近30年后的今天,南極旅游正在悄然興起。
中國味越來越濃 國外游輪現中餐
“南極是我計劃中的下一個旅游目的地,我十分向往到那里看一看巨大的冰山、絢麗的極光、可愛的企鵝,體驗一下在極端環境下挑戰自我的勇氣和快樂。”上海一家科技公司總經理余東說,“到南極去旅游,正成為我朋友圈子里的一種時尚。”
據上海市因私出入境服務行業協會副會長高杰介紹,自2007年以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已經逐漸形成了幾家專業從事南北極旅行的機構,這些機構主要是組織國內旅游客源,通過出境旅游方式到南美洲,再加入國際南極旅游者協會成員組織的南極船基旅游,穿越德雷克海峽到南極旅游。目前,市場上南極旅游合理價格約在8萬人民幣以上。
近年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許多國家到南極旅游的人數都有所下降,南極游輪公司因此將目標市場轉向中國。隨著中國前往南極旅游的人越來越多,南極游的“中國味”也越來越濃,越來越多的國外游輪上開始出現中文導游、中餐、甚至麻將桌。
接待還是不接待 科考站面臨兩難
我國南極長城站所在的南設德蘭群島喬治王島,不僅風光旖旎,是海鳥、企鵝、海豹等極地動物的集聚地,也是南極地區科學考察站最為密集之地,智利、阿根廷、韓國、俄羅斯、烏拉圭等國的考察站均相距不遠,是游客來南極觀光的一道獨特的人文風景線。
面對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前來長城站參觀,接待還是不接待?考察站面臨兩難。接待?考察站上的物資供應、考察隊員的時間均有限;不接待?祖國同胞千里迢迢趕來參觀中國長城站,感情上無論如何都過不去。
極地立法已滯后 可借鑒國外管理
盡管南極旅游在高端旅游市場悄然興起,但到目前為止,我國政府并未將南極洲列入中國公民的旅游目的地。“針對南極旅游的迅猛發展,我國的極地立法已顯得十分滯后,《國家南極活動管理條例》遲遲未能出臺,政府管理南極旅游無法可依,企業發展南極旅游也無章可循。”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南極旅游是人類和平利用南極的方式之一,但南極旅游又很特殊,政治上十分敏感,因此要加強引導、規范管理。”
業內專家認為,自上個世紀50年代末以來,國際上就已經在開展南極旅游,目前已很成熟。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前往南極旅游的人數還將不斷增多。國家有關部門可參照英、美等南極旅游大國的管理模式,建立事先通報、環境評價、政府審批、事后提交總結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將南極作為我國一個特殊的旅游目的地納入規范管理,明確相應的管理部門和管理職責,明確旅游企業的責與權,明確游客保護南極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樹立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良好形象。 據新華社
背景>>>
南極游客多過科考人員
據國際南極旅游者協會統計,自從南極洲被發現以來,人類去過南極總人數已超過34萬人次,其中科學考察人員約16萬人次,南極旅游約18萬人次。美國是南極旅游人數最多的國家,其次是德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瑞士和日本。在美國一家雜志評選出的“世界十大旅游勝地排行榜”中,南極曾排到第二位。
中國海洋大學郭培清教授認為,從人類活動對南極環境影響的空間范圍看,游客在南極的登陸地點主要集中在南設德蘭群島、南極半島、羅斯海等地。其中,南極半島最為集中,有70多個參觀點。而世界各國在南極建立的科學考察站則像星星一樣遍布南極大陸,每個考察站都有人類活動。
從居留南極時間來看,絕大多數游客登陸后,只在每個景點做短暫停留,在南極大陸走一走、看一看,然后上船生活。而科考隊員則需長年生活在南極,科考站的燃油消耗、飛機、雪地車等大型機械的使用而產生的污染,都是游客旅游活動所不能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