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教授
李輝電腦桌面的人類進化圖譜
■11月11日,復旦大學宣布確定曹操家族DNA,稱目前已找到9支曹操后人(其中6支有家譜記載),分別來自安徽績溪、安徽舒城、安徽亳州、江蘇海門、廣東徐聞、江蘇鹽城、山東乳山、遼寧東港、遼寧鐵嶺。該結果隨即引發社會熱議。作為課題的領銜人物,35歲的李輝獲得的關注超過他以往的總和。
■消息宣布后,反彈最強烈的是一些被排除的曹氏家族。常州曹氏族人提出質疑:“老人都說我們是曹操后代,傳了多少代了,復旦這樣一個結果就把我們祖先否定了?”江西曹雪芹后人也質疑,僅憑4例江西血樣就把他們排除在外,是不公正的。
■有媒體記者電話采訪后寫出報道“復旦大學將用基因手段探求孔子是否真實歷史人物”。“孔子當然是真的。”李輝說,自己本意是可用類似檢測曹操家族DNA的方法,來研究孔子的家系。
■更多的人在追問,這項研究到底有什么意義?李輝回答:研究曹操從來就不是我們的根本目的。我們要研究的是人類的進化演變,這是一個很基礎的學科。離普通民眾很遠,它的意義也并不近在眼前。韓昇認為,研究最大的意義是今后考古學不光可依賴碳-14測定年代,也會朝著DNA研究的方向努力。
■為什么選擇曹操家族作為DNA實驗的第一只“麻雀”?李輝的回答是:“曹操后代延續時間長,規模不算大,因為白臉曹操民間口碑并不好,在歷史上沒有多少冒認的后代,反而是合適的研究對象。”他坦陳,“當時沒有備用的選擇。”
白臉曹操口碑差 后世修譜冒認少
基因記錄了人類演變的全過程,而Y染色體只能父子相傳且無重組,所以根據Y染色體,可以繪出人類的每次分化演變。
在復旦大學逸夫樓,李輝和四五位研究生共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辦公室,單隔出來的四五平方米空間就是李輝的辦公室。其中有兩個擺滿《田野調查實錄》、《東亞文化研究》之類圖書的書架,一個辦公桌,一個單人沙發。哪怕再進來一位客人,騰挪起來都略有不便。
雖然辦公條件有限,李輝所在的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則躋身世界一流之列。在國際基因地理人類遷徙研究計劃中,該實驗室是該項目全球十個中心實驗室之一(東亞-東南亞中心),而且研究水平位居前列。
經過中國人類學奠基人吳定良、中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之一談家楨以及留美的知名學者金力接力似的打造,復旦大學已是全國人類學人才集中之地。從1997年起,李輝便在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跟隨金力進行研究工作。2005年,李輝在復旦取得博士學位,成為中國第一位人類生物學博士。在美國工作一段時間后,他回到復旦,繼續在實驗室工作。
李輝的電腦屏保是一張“Y染色體譜系與8個人種體質協同演化”的圖譜,這也正是李輝和實驗室多年來研究的主題之一,按照人類基因中的Y染色體研究人類進化、演變的路徑。
DNA技術,簡單講就是每個人身上都攜帶大量遺傳基因,每個基因組又由23對半染色體組成。人類即使發生新的基因突變,祖先發生的突變也不會因此丟失,基因記錄了人類演變的全過程。由于人類大多以父系為紐帶,而Y染色體只能父子相傳且無重組,所以根據Y染色體,可以繪出人類的每次分化演變,從而形成樹狀圖譜,即“進化樹”。
全球十個中心實驗室不斷采集各地人類基因樣本,以相同的數據格式存儲,互相比對,從而可以推演出人類的父系關系。研究越細,“進化樹”上的枝葉越多。李輝和實驗室同仁的工作,正是不斷給“進化樹”添枝加葉。
對不同地區、民族、姓氏的人取樣研究是實驗室的日常工作,整個實驗室目前搜集的全世界各種基因樣本在30萬左右。課題組的王傳超曾做回族民族遺傳調查,團隊計劃全國取樣5000份。
李輝介紹,DNA分子不斷發生變化,速度是穩定的,可以據此推算每次遺傳變化的具體時間,這就是“分子鐘”。每次遺傳變化的時間確定得越精確,結合當時社會、環境情況的研究,就更可能知道這次遺傳變化的原因,從而解決很多科學上的疑問。
如果有一個家族,綿延近百代,將是很好的研究對象。“私修的家譜從明代才開始興盛,很多家族之前并沒有家譜。所以必須找帝王家族,才能追溯到很久以前。”李輝說。
以哪個帝王家族為研究對象呢?李唐后代很多,但后代仿冒者更多,秦始皇家族不大且后代信息缺失。
“曹操后代延續時間長,規模不算大,因為白臉曹操民間口碑并不好,在歷史上沒有多少冒認的后代,反而是個合適的對象。”李輝坦陳,“當時也沒有備用的選擇。”
西晉滅魏未滅曹 夏侯曹氏兩不干
尋找曹氏后人的工作并不順利,經常研究人員根據家譜找到當地,卻很難聯系到家族相關的人。
2009年7月,李輝從美國耶魯大學訪問回國,9月即開始著手安排研究曹操家族的相關事宜。為了在全國現存曹姓人中,準確搜尋出真正的魏武之后,他找到同校的歷史系教授韓昇,尋求跨學科幫助。這位曾經登上《百家講壇》的歷史系教授,是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理事,長期從事魏隋唐史的研究。
“做基因樣本這么多年,是時候用遺傳基因的方法來研究有文字以來的歷史了,而今日中國曹姓人群有770多萬人,不多不少,作為實驗的第一只‘麻雀’,正合適。”韓昇對這種跨學科的合作很有興趣。1982年出生的博士后嚴實和1987年出生的研究生王傳超也加入研究,課題組形成了四人團隊。
文科科研經費本來就少,又因為是交叉學科,哪邊專業都申請不到錢。李輝說,后來課題組到文科科研所,申請了個文科推進項目,拿了兩萬塊錢經費。這筆經費勉強夠隨后出差的花費。
歷史學專家的輔助讓這次研究有了一些特別之處。上海圖書館藏有2萬多種族譜,是全國族譜收藏最多的地方。其中全世界曹氏族譜共275種,上海圖書館就藏有118種。韓昇帶領復旦歷史系的研究人員,對上海圖書館館藏曹氏族譜進行了全面查閱。
尋找曹氏后人的工作并不順利,研究人員根據家譜找到當地,經常很難聯系到家族相關的人。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了確認曹操墓位于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的消息,在媒體上形成一股曹操熱,這也給李輝以啟發。2010年1月26日,復旦大學召開發布會,宣布歷史系與現代人類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將聯手進行一項新的課題研究,調查分析曹氏基因,進而給曹操墓真偽的研究提供科學依據,并征集國內曹姓、夏侯姓男性志愿者報名參與Y染色體檢測。
很少和媒體打交道的李輝,這次切實感受到了媒體宣傳的效果。“有的家族開大巴車,一村子十幾個人就來抽血了。”李輝說。
社會的相關質疑聲也層出不窮。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宦官之首,曹操父親曹嵩是他的養子,因此曹操的真實身份一直為人津津樂道。有人提出,曹操本姓夏侯。此外,曹操家和西漢開國功臣曹參家早已混為一談,后世制作的家譜幾乎都據此敘述家室淵源。還有說法懷疑曹操后代早在西晉滅魏時被掃蕩一光。
為了慎重起見,課題組決定把夏侯氏、曹參和曹操的后裔都納入調查范圍。
2月9日,繼第一次新聞發布會兩周后,復旦大學再次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歷史學已基本厘清了曹操并非夏侯氏之子,以及西晉滅魏并未滅絕曹氏宗姓等史實,為DNA項目掃清了前期障礙。韓昇的研究內容,隨后以論文《曹操家族DNA調查的歷史學基礎》的形式發表在《現代人類學通訊》上,作為該課題的階段性成果。
曹操叔祖兩顆牙 提出同族DNA
課題組試圖從當代中國仍存在的770萬曹姓后人中,去篩選曹操這一支的特殊DNA標記。
緊接著,課題進入取樣階段,這項工作對李輝和實驗室來說駕輕就熟。“實際上關于曹操DNA的研究,只占實驗室總體研究量的一小部分。”課題組的嚴實說。最終曹操DNA研究搜集的樣本,總數在千余份。
韓昇認為,家譜調查反映出,與曹參或者曹操有關系的曹氏,大量分布于長江流域,如江蘇、安徽、浙江等地,此地域分布,與歷史考證所見的五胡十六國以后的曹氏陳留王系遷居于江南的情況是吻合的。這些地區將是基因采集的主要地區。此外,課題組也根據新線索不斷擴大采集對象和地區。
嚴實介紹,所謂采樣,是從每位受試者身上提取不超過5毫升的靜脈血。每位受試者都要填寫一份《知情同意書》,除個人基本信息外,也要盡可能填寫知名祖先、堂號、字輩、世代數等有利于研究的信息。
曹氏后人聽說要研究他們祖先,大都很積極配合。但有時,也有受試者對抽血心有顧慮。有一次在浙江金華,課題組成員由一個村子的村民介紹到附近村里采樣,村里的支書本來和課題組聊得很開心,但一說抽血,立刻變得緊張,連聲說不愿意。這種情況下,取樣只能作罷。
取到血樣,研究人員提出白細胞,用試劑提取DNA,再對DNA中的Y染色體進行分析,以追蹤家系的起源、演化和遷徙。李輝認為,這種從現代人推定祖先基因的方式,并不能被稱作“倒推”,反而更像是在基因中“考古”。課題組試圖從現實仍存在的770萬曹姓后人中去篩選曹操這一支的特殊DNA標記。
測試有時候也會出現尷尬的結果。譬如全村所有人的基因都是同類型的,但突然發現其中有一個人是例外。“這時候我們就對村里人說,大家全都是一樣的,否則例外的那個人會受排擠。”王傳超說。課題組會尊重受試者的隱私,每個人的結果都不對其他人公布。
不到半年,取樣就得出了結果。王傳超說,聲稱是曹操后代的人群,檢測出O2*這個單倍群的比例,達到50%左右,明顯高于在一般漢族人群和一般曹姓人群中的比例(5%左右)。“可以認定,他們是真實的曹操后代。”研究確認,曹氏家族DNA的Y染色體SNP突變類型為O2*-M268。
結果雖然基本可以確定,但如果有另外的途徑進行驗證,無疑會讓這一結論更加堅實。這時,安徽亳州提供了一個機會。
上世紀70年代,位于安徽亳州的曹氏宗族墓“元寶坑一號墓”中曾出土兩顆牙齒,根據墓室布局和墓磚銘文確定牙齒來源于曹操叔祖父河間相曹鼎。2011年,課題組到亳州,在當地文物主管部門的積極配合下,借用了這兩顆牙齒。
“我們首先將曹鼎牙齒經過仔細清洗、滅菌消毒,再小心地鉆了個孔,把牙齒里面的骨粉掏出來進行DNA序列測定,”王傳超說,“因為古DNA都是斷裂的,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從中再去還原。”
經過一個月一次、反復6次的測試,最終確認該牙齒中的古DNA中Y染色體SNP突變類型就是之前找到的O2*-M268。
“曹操后人的基因類型,和曹操祖先的基因類型對比都吻合,曹操在中間,肯定也逃不掉。這個結果肯定就是準確的。”李輝說。根據結果,可以確定曹操的父親雖然是收養,但應是族內過繼,曹操家族也與夏侯、曹參家沒有關系。
四成男人三祖先 最大一支近兩成
在現實中,肝腎的相關基因,不同地方的人差異很大。在歷史長河中,搞清楚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最后的變異,意義重大。
整個研究過程分為兩篇論文,于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分別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雜志《人類遺傳學報》上。雜志審稿嚴格,每篇論文都由多名國際專家經過至少兩輪審稿,過程將近一年。“兩篇論文都沒有做大的改動就通過了,說明專家們對研究邏輯、方法都是認同的。”王傳超說。
韓昇認為,這項研究最大的意義,是為歷史學和分子人類學共同研究古代史探索出一條可行之路。也就是說,今后考古學不光可依賴碳-14測定年代,也會朝著基因研究的方向努力。
論文順利發表后,復旦選擇在2013年11月11日對外公布這一結果。消息一出,各地輿論炸了窩。反彈最強烈的是一些被排除的曹氏家族。常州曹氏族人提出質疑:“老人都說我們是曹操后代,傳了多少代了,復旦這樣一個結果就把我們祖先否定了?”江西曹雪芹后人也質疑,僅憑4例江西血樣就把他們排除在外,是不公正的。
法律專家認為現有法律不承認復旦大學的研究結果,歷史學家認為復旦的研究結論缺乏權威性,大量網友質疑課題組“吃飽了飯沒事兒干”。河南曹操墓方面稱DNA考古不權威,拒絕用DNA方法檢測曹操墓中的頭骨。
輿論紛紛擾擾,李輝則選擇躲在狹小的辦公室里繼續做研究。
李輝說,曹操的問題和各種利益糾葛在一起,容易引起大的爭議。“我們只關心學術問題,其實剛開始研究曹操家族時,也并不是為了解決歷史問題。我們研究的是人類遺傳學。”
實驗室曾研究過李氏、張氏、王氏等大姓的DNA構成,豐富了基因庫的收藏。“但也不可能涵蓋中國所有的家族。在這棵進化樹上,每個節點都弄清楚的話,是可以推算出來誰是古代哪個人的第多少代子孫的。”李輝說,“這是我們這個領域,全世界最前沿的研究。”
這棵進化樹到底有什么用?李輝說,搞清楚人類的過去,就能更準確地判斷人類當下、預測人類的未來。“肝、腎相關基因,不同地方的人差異都很大。說明不同地方的人吃不同的東西,給肝腎帶來不同的負擔,導致最后的變異。這也可以應用到遺傳病治療上,像高血壓、糖尿病屬于進化病,它怎么來的,什么時候出現的,當時的社會情況、氣候情況是怎么樣的?要預防,需要從進化方面尋找源頭。”李輝說。
在嚴實看來,和歷史學、考古學一樣,人類學的意義可以用“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到哪里去”來回答,而不是簡單的“認祖歸宗”的問題。
面臨爭議的同時,課題組也感受到輿論關注的好處,就是更多人知道他們在做什么,采集樣本變得更容易了。“找上門來的人多了,但比如上海周邊的樣本我們已經很多了,就只好設立400元的收費門檻,很多只是為滿足好奇心的人就退卻了。這樣我們有更多精力,去搜集更偏遠地區更有意義的樣本。”嚴實說。
嚴實正準備發表的論文里,提出“40%的中國男人有三個在6000年前的超級祖先,其中最大一支的后代占漢族男人的17%”。“確定他們具體的位置和擴張的時間,對中國人更有意義。”嚴實說。文并攝/本報記者 趙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