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韓國特派記者 萬宇】中國新《旅游法》已經實施了一個多月,《環球時報》駐韓記者調查發現,新法的出臺對韓國旅游市場造成較大沖擊。以往韓國游中,韓國當地旅行社大多以零價團甚至虧本團招攬游客,然后通過購物等獲得回扣為其盈利模式,這也是韓國游普遍價格偏低的原因之一。新法實施一個月來,以購物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小型旅行社和導游以及眾多的化妝品店都感受到了市場的寒意。
韓國大型旅行社哈拿多樂方面表示,10月的中國游客較9月減少了近60%。韓國第二大旅行社模德旅行社8月和9月分別招待了1.2萬名和1.3萬名中國游客,但10月的游客只有5000多名。其中感受最深的要數去年中國游客激增的濟州島了。由于低價旅行團開始大幅減少,原先團體游占比達到77%以上的濟州島首受其“害”。
根據韓國《京鄉新聞》報道,10月1日至28日,來到濟州島的中國游客總數為13.1萬人,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1%。但是9月到訪的中國游客多達22.2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05.7%。而且10月有國慶假期,游客人數反而較9月大幅下降,而且增速也明顯放緩,這不能不說沒有新《旅游法》的影響。同比上漲主要歸功于郵輪游客的大幅增加,10月郵輪游客較上月增加71.8%。而旅行社團體游游客卻突然轉冷。在濟州島保健步行街上,游客寥寥無幾。當地商會負責人玄承晉表示,今年中國游客一下子多了起來,近兩個月就有5家化妝品店開業,但10月份游客又一下子沒了。
原來濟州島地接的旅行社需要向中國國內旅行社支付每位游客5萬到15萬韓元(1萬韓元約合57元人民幣)的提成,而地接的餐飲、交通、導游費用和利潤都是從游客在免稅店購物,購買人參、水晶、化妝品等,以及參觀民俗村等消費行為中獲取回扣而來。10月以后,這樣的盈利方式被完全禁止。木浦大學觀光經營專業教授沈元燮認為,以濟州島為代表的韓國旅游業應該實現多元化發展,開發出高檔的自由行旅游項目,從短期的購物旅游為主轉變為長期的療養旅游模式。
據京畿道坡州市政府消息,9月訪問朝軍挖掘的第三條地下坑道的中國游客為39134人次,日均2302人次,而10月前21天訪問該坑道的中國游客只有10633人次,日均僅664人次。京畿觀光公社方面介紹,這些與安全相關的景點需要游客另付費,是新法禁止的。
濟州發展研究院的辛東一稱,10月只是開始,接下來依賴游客購買的人參、化妝品、寶石等行業的銷售將會受到很大打擊。對中國游客的旅游市場會開始洗牌,一些小型旅行社如果沒有招攬游客的能力將很難生存下來。
不過,新《旅游法》對免稅店并不會帶來很大影響。實際上根據韓國關稅廳10月27日向國會提交的資料,今年前7個月,中國游客在韓國免稅店的消費額達8.6338億美元,首次超過韓國人的8.457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