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癥
病因
肥胖癥是以體內脂肪積聚過多為主要特征的一種慢性營養障礙性疾病。近年來,患肥胖癥的兒童逐年增多,肥胖已成為兒童健康的一大殺手,其合并癥有高血壓、糖尿病和脂肪肝等,到成年還可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疾病。
肥胖癥的發病主要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攝入過多、營養過剩和缺乏運動是主要原因。
肥胖兒童多有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多食易饑,喜食甜食和油膩性食物,這些食物熱量高,導致攝入熱量過多,而他們又缺乏運動,消耗的熱量減少,體內多余的熱量就會以脂肪的形式貯存起來。
如果父母都明顯肥胖,那么子女約有2/3 的可能性出現肥胖,這說明肥胖癥有一定家族遺傳傾向。
有情感創傷和心理異常的兒童也可能發生肥胖,如父母的離異、親人的死亡、學業上的挫折等都屬于情感創傷;心理異常包括因家長溺愛造成的膽小、依賴、孤獨等;如果家庭氛圍不好,孩子生長在吵鬧的家庭環境中,往往會采用埋頭吃東西的方式來逃避現實,滿足其自身安全的需要。
癥狀
這里所講的肥胖癥是指單純性肥胖癥,不包括內分泌代謝疾病引起的脂肪增多。這種肥胖癥是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病的,但最常見于嬰兒期、學齡前期和青春前期。
食欲旺盛 肥胖兒童一般食欲旺盛,喜吃零食,偏愛甜食和油脂類食品,常有不良飲食習慣。形體肥胖 脂肪多堆積在面部、雙乳、肩部、腹部、大腿等處,四肢肥大,手背厚,男孩外生殖器被會陰部脂肪掩蓋,看起來很小,實際屬正常范圍。
肥胖紋 腹部或大腿皮膚可出現粉紅色或紫紅色線狀條紋。其他 肥胖兒童骨齡大多正常,智力良好,活動量小,稍運動后則出現多汗、氣喘。
常用判定標準有兩種,肥胖度和體重指數:
肥胖度(%)=( 實際體重- 標準體重)/ 標準體重×100%,超出正常標準體重20% 即為肥胖。
具體來說,超出20% ~ 29% 為輕度肥胖,超出30% ~ 49% 為中度肥胖,超出50% 為重度肥胖。體重指數(BMI)= 體重( 千克)/ 身高( 米)2,25 ~ 29 為超重,超過30 為肥胖。
媽媽怎么做
加強孩子的飲食管理。首先,應控制進食量,給予低熱量飲食,既要滿足孩子生長發育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又要避免攝入的熱量過多而達不到減肥的目的。剛開始時要限制孩子的體重增長過快,進而使之下降,當其接近正常體重時即可不再控制進食量。一般給孩子低糖、低脂和清淡的飲食。孩子應避免吃高糖和油炸食品。其次,要幫助孩子改變不良飲食習慣,不要吃高糖、高脂的零食,也不要喝過甜的飲料;吃飯時不要狼吞虎咽,應細嚼慢咽;飯后要適量活動,不要坐臥不動,限制看電視時間。
達人媽媽實戰攻略
蛋白質為生長發育所必需,每天要保證每千克體重不少于2 克。蔬菜、水果含熱量較少,同時能夠提供大量維生素和礦物質,還能避免孩子產生饑餓感,因而是理想的減肥輔助食品。
增加孩子的運動量。可以想辦法提高孩子對運動的興趣,其形式要多樣化,如慢跑、爬樓梯、做健身操、武術、游泳、打乒乓球等,使運動深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并成為日常愛好。如果你和孩子一起鍛煉,更易見效。運動量不要過大,每天運動1 小時左右,可逐漸增加,應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刺激食欲。
心理療法。大一點的孩子因肥胖自尊心受到傷害后會產生許多心理問題,如精神焦慮、情緒抑郁、不喜歡與人交往等;大人對孩子進食習慣的多方指責和過分干預也會加重其思想負擔或使其產生對抗心理。因此,心理治療也是必不可少的。你應該關心和體貼孩子,避免焦躁情緒。每個孩子都是有優點的,要善于抓住孩子生活中的亮點并加以鼓勵,并讓孩子正確認識肥胖的危害性,解除思想顧慮,改變多食少動的習慣,樹立健康向上的生活信心。
注意預防
肥胖癥的發生與出生體重有關。因為在胎兒發育后期,脂肪細胞的數量和體積的增加最快,并且脂肪細胞一旦形成就不會消失,因此,預防肥胖癥要從孕期開始,準媽媽在孕晚期要注意預防營養過剩,減少巨大兒出生的概率。
孩子應定期到保健門診做生長發育監測,早期發現過重或肥胖傾向,應及時加以矯正。
提倡母乳喂養。母乳喂養的孩子不易發生肥胖。
帶著孩子多做體育鍛煉,增加孩子的運動量,以減少脂肪的囤積。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早餐要吃飽,午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少吃快餐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晚飯后看電視、玩電腦時間不要過長。不要熬夜,就寢前不要再吃夜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