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在石景山五星級養老中心壽山福海養老中心里,老人們在打臺球
今后,養老床位建設將納入政府績效考評,每少建一張床,區縣須按每床55萬元的標準上繳統籌建設資金,而老百姓的滿意度將成為評價區縣為老服務能力的重要指標。
京華時報訊(記者陳蕎)昨天,北京市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本市養老機構建設實施辦法的通知》,辦法進一步降低了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的門檻,對社會辦養老機構,北京市將按床位給予一次性建設資金支持,并上調床位補貼標準,以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開辦養老機構。
昨天,北京市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新聞發布會召開,北京市民政局等多部門對此前出臺的《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下簡稱《意見》)進行了解讀。作為《意見》的配套文件,《關于加快本市養老機構建設的實施辦法》(下簡稱《辦法》)昨日也在會上正式發布。《辦法》對建設養老床位,調高養老機構建設資金支持及補貼標準做了相關規定。
1機構養老
>>現狀護養床位存缺口
《辦法》提出,到2015年,北京市養老機構床位數將在現在8萬多張的基礎上,增加到12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的養老機構養老床位數達到38張。到2020年,本市養老機構養老床位數達到16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的養老機構養老床位數達到40張。
李紅兵介紹,現有的8萬張中,作為市級舉辦的養老機構床位、區縣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床位以及鄉鎮養老機構床位一共約為3萬張,“3萬張中由鄉鎮政府辦的敬老院,其養老床位空置達到百分之四五十,其主要問題就是面臨自身服務不足的問題。”
據了解,北京現有失能、半失能老人約30萬,盡管有些床位有空置,但北京仍有諸多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養老需求得不到滿足。
李紅兵介紹,目前很多養老床位是療養性質,而護養床位帶有康復、護理等服務,是在老人臥床不起不能自理或半自理時最需要的。而在已建成的8萬張養老床位中,有護養功能的床位僅占一半左右。
不過,在十二五期間,北京新審批建設的養老機構和政府投資建設的養老機構中,“80%以上的養老床位應具有護養功能。”
>>建設少一床位繳55萬
李紅兵介紹,今后,在養老機構的建設中,將會有一個基本原則,即社會資本愿意投資建設養老機構的,政府會優先支持其建設,在社會資本建設的養老機構不足以滿足老年人入住需求時,再由政府補充投資建設。
為保障養老機構床位的建設,《辦法》提出,區縣政府承擔完成養老機構建設目標的第一主體責任。同時,養老床位建設將納入市政府對區縣政府的績效考評,未能完成任務的區縣,將按每床55萬元的標準上繳統籌建設資金。
不過,《辦法》也同時規定,對于區縣政府投資建設的養老機構,按照單床建設成本不高于20萬元(不含土地費用)的標準,市政府將依據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以及生態涵養發展區分類,以每床20萬元為基數分別給予區縣30%、50%、70%和90%的建設資金支持。
李紅兵表示,辦法還將區縣養老服務等納入社會評價體系,老百姓的需求及滿意度將成為決定區縣為老服務能力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
>>補貼調高建設資金支持
據了解,針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政府會給予一次性建設資金支持及運營補貼。此次《辦法》進一步調高了上述資金支持及補貼標準。
具體來說,對新建、擴建具有護養功能的養老機構,由市政府給予每張新增床位2.5萬元的支持,對新建、擴建普通功能的養老機構,給予每張新增床位2萬元的支持。
在運營補貼上,養老機構接收生活能夠自理老年人的,補貼標準由原來的200元/人/月,調高至300元/人/月;接收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老年人的,補貼標準由原來的300元/人/月,提高至500元/人/月。
同時,養老機構改建且符合養老機構建設用地條件的社會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政府還將按照改建投資總額的30%給予補助,補助以床位折算,每張床位最高不超2萬元。
此外,養老機構使用水、電、氣、暖的價格均按相應居民收費價格標準執行,社會資本建設的全托型托老所,也可享受同等政策。
>>收費政府將制定指導價
據了解,目前本市養老機構共有400所,其收費價位從每人每月1000多元到每人每月1萬多元不等,居住條件和服務水平也是參差不齊。
多家養老機構負責人稱,房租和護理人員工資在養老機構成本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目前,養老院的床位入住價格大多由住宿費、伙食費和護理費3部分構成,加上政府在基本建設和床位費方面的補貼后,最終形成一個價格,目前來說均是按照市場來進行定價的。此次《辦法》提出,今后將規范養老機構的收費管理。據介紹,民政部門將會同發展改革部門開展養老服務收費價格指導工作。
2社區養老
新建設施無償交民政部門
按照相關規定,現在新建小區都會留出相關的配套設施用于社區養老服務,但是這些設施誰來管理沒有明確,以致很多設施沒有按照規劃來用,而是被建設成了別的場所。
日前下發的《意見》明確,新建居住區將根據規劃要求和建設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列入土地出讓合同,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并由開發商按照土地出讓合同的約定,無償移交給民政部門統一調配使用。
李紅兵介紹,今后這些養老設施的使用交給民政部門接收后,將把它作為公益性的設施,為周邊社區的老百姓引入公益性的服務。
3為老服務
建評估制度全面評估老人
據介紹,今后北京市將通過建立養老服務評估制度,對老年人生理、心理、精神、經濟條件和生活狀況等進行綜合分析評價,科學確定老年人服務需求類型、照料護理等級以及明確護理、養老服務等補貼領取資格等,切實保障經濟困難的孤寡、失能、高齡、失獨等老年人服務需求。同時,探索建立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減輕參保人將來養老時接受長期醫療護理服務的自付壓力。
□相關新聞
新建住宅均須適老設計
京華時報訊 (記者孫雪梅)記者昨日從北京市規劃委了解到,《北京市養老服務設施規劃設計技術要點》近日將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其中要求,所有新建住宅均應進行適老設計。
新建三層及三層以上住宅應至少設置一臺能容納擔架的電梯。新建住宅應設置總呼叫管理系統,戶內門口和臥室床頭位置安裝緊急呼叫裝置和照明總開關;衛生間廁位和淋浴位置的墻內或地面預埋安裝扶手的堅固基座。
《要點》要求,獨立占地的養老院一般要設置300至500張床,最小不宜低于100張。除老年養護院外,需設置老年人休閑、健身、娛樂等活動的室外活動場地。室外活動場地人均面積不低于1.20平方米。養老院主要出入口不應直接開向城市主干道。社區配建的養老院規劃選址應與變電站、鍋爐房等保持合理距離。
此外,養老院應設置在一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半徑內。老年人經過及使用的公共空間應沿墻安裝手感舒適的安全扶手,并保持連續。二層及以上養老院應設無障礙電梯,且至少有1臺能兼作醫用電梯。養老院的公共空間、居室及衛生間應設緊急呼叫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