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洛克菲勒家族第三代中的佼佼者,大衛·洛克菲勒曾任大通曼哈頓公司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是家族中第一位活過百歲的成員。
他的家族姓氏象征美國資本主義的光榮與夢想,作為締造美國資本輝煌世紀的顯赫家族,大衛·洛克菲勒以及他的家族與中國結下深厚淵源。
洛克菲勒家族“富三代”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有句名言,“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國家”。
這句話完全適用于約翰·洛克菲勒。出生于1839年的他創辦了標準石油帝國,曾一度控制了全美九成以上的石油市場。
約翰·洛克菲勒與夫人勞拉育有四女一子(其中一位早夭),唯一的兒子是小約翰·洛克菲勒,即大衛·洛克菲勒的父親。
作為家族第三代中的最年幼者,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出身的大衛并未將事業重心放在石油上,而是投身銀行業。他曾主管大通曼哈頓銀行。2000年,該銀行與JP摩根合并,成為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

洛克菲勒家譜(到第三代)
作為銀行家,大衛交游甚廣,在坐落于哈德遜河岸邊的洛克菲勒莊園,他經常款待到訪的國家首腦和金融家。
《金融時報》認為,上世紀60、70年代,大衛被視為西方資本主義主要使者,曾在40年里會晤約200位國家元首,幫助美資銀行打開了世界大門。
擔任大通銀行首席執行官的大衛既是銀行家,熱衷擴展國際業務,也是國際主義者,熱衷增進國與國之間的理解。
1971-1972年間,大衛夫婦在東歐四國進行旋風式業務旅行,與政府首腦和金融領袖進行會談。波蘭統一工人黨前中央第一書記蓋萊克這樣評價大衛——“他大腦里每個細胞都在不停奔跑,這是個活資本家。”
1971年,大衛在羅馬尼亞一次會議上表示,美蘇之間應建立更密切聯系,尤其是經貿聯系,這是兩國人民的呼聲。1973年,大衛領導下的大通銀行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附近開設分行,成為1929年以來第一家在蘇聯開設的美國銀行分行。
與中國領導人談笑風生
大衛還是最早與中國建立聯系的美國銀行家之一。
1973年尼克松訪華打開中美關系大門后,大衛來到北京拜會周恩來總理和其他中國官員。隨后,大通銀行成為與中國銀行建立代理關系首家美資銀行。
在為期十天的訪華之旅中,大衛去了北京、西安、上海和廣州四座城市。
據2002年出版的《大衛·洛克菲勒傳》中記載,大衛的這次訪華之旅背后實則一波三折。
通過駐美聯絡處、對外友協邀請大衛訪華安排過程歷時數月之久,而在美方人員即將離京最后一天,仍不能確定是否會得到周總理的接見。最終,會見被安排在深夜,周總理最終在大會堂南側臺階上準時等候洛克菲勒。
會見中,周總理對大衛本人及家族背景十分了解,并驚訝以洛克菲勒在國際政治金融和其他權力圈子內結交之廣,竟然不認識宋子文、孔祥熙。
大衛回到美國后還寫了一篇類似見聞的文章,發表在《紐約時報》上,表達了對中國的良好印象。
1995年,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赴紐約出席聯合國成立50周年特別紀念會議。在紐約停留期間,江澤民曾與大衛和基辛格會面。

熱衷慈善事業
在慈善事業方面,大衛和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更是和中國結下深厚淵源。
社科院美國所前所長資中筠在《洛克菲勒基金會與中國》一文中指出,中國在洛克菲勒基金會海外投資中獨占鰲頭,包括醫藥衛生、文化教育事業在內的重要領域都留下了痕跡,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半個世紀中影響難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