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文明禮儀規范大討論之一
新華報業網訊 當前,江蘇正在新的起點和更高水平上推進“兩個率先”,奮力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需要培養和造就品德高尚、富有理想、快樂健康、全面發展的新一代江蘇人薪火相傳接續奮斗。加強未成年人文明禮儀教育則是培養新一代江蘇人、促進江蘇“人的現代化”的起點和重要一環。根據省文明委工作部署,省文明辦、教育廳組織相關專家、學者和一線教育工作者成立課題組,針對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禮儀養成存在的現象和問題展開了一系列調研,提出了一個“學得會,做得到”的未成年人禮儀規范建議稿,該規范將未成年人禮儀分為8個方面,4大禮儀,細致而具體地提出了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禮儀規范。
揚子晚報今起將開設專題,并在揚網及揚子晚報微博開設討論專欄,邀請讀者對未成年人的基本文明禮儀規范提出建議,以期讓學校、家長和學生對于文明禮儀養成有一個更加明確的標準定位。
“學校不能只管孩子的學習,不教文明素質!”這是一周前,一位網友“@快快開始”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咆哮的一句話。咆哮的根源是一則小學生秋游的新聞,某校的小學生秋游,學生撤去后,竟然在草地上留下了一地垃圾無人清理。現場圖片被網友拍下發到微博上后,引發了網友們關于小學生文明禮儀的熱烈討論。
事實上,自從孩子進入小學開始,老師和家長都在時刻“念叨”著“講文明懂禮貌”。但怎樣才是真正的“文明”?“講文明”三個字來概括顯然過于籠統。于是,一組“學得會,做得到”的未成年人文明禮儀規范標準在各界極高的呼聲中亟待推出。揚子晚報記者楊甜子
調查:
6成小學生不掌握相應的文明禮儀
雖然從進入小學的那一刻起,“文明禮儀”便時刻掛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嘴邊,但孩子們的文明禮儀掌握情況到底怎么樣?根據一項調查結果,60%的小學生并不真正掌握該年齡段應該掌握的文明禮儀要求。70%的學校對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主要形式是在班會課中宣講文明禮儀要求;通過榜樣示范和活動踐行的不到30%。
記者了解到,這項調查發放問卷有兩萬五千余份,針對教師、學生、家長等不同的人群進行了問答,調查結果顯示,未成年人文明禮儀基本情況總體良好,80%的學校已經開始將文明禮儀教育要求納入學校教育的內容和任務,95%的家長和老師能認識到未成年人文明禮儀素質的重要性。但仍然有“三多三少”、“二好二弱”現象,值得反省和深思。
探究:
一個小學生的話引人思考——守則說“遵守公共場所秩序”,但沒說不能插隊
[采訪實例]“我們剛剛上完《品德與社會》課,中午在食堂吃飯的時候就又有人插隊了。真氣人。”身為班干部的李洋氣呼呼地告訴記者。每天中午在食堂排隊買飯,總有那么幾個“搗蛋鬼”想盡一切辦法插隊。“有的時候女生擠不過男生,就只能看著他們從我們面前擠過去。”更過分的是,吃完午飯,男生們總不記得把吃完的餐盤給端到餐具堆放處,食堂阿姨們只能跟在男生們身后收拾餐盤。
實在看不下去的李洋終于在一天中午“正義感爆棚”,“那天排隊的時候,一個男生正好想插在我面前,但我是班干部,我覺得我有理由制止他。”李洋說,“老師在《品德與社會》課上難道沒教嗎?我們應該遵守公共場所的秩序。”誰知道男生的反駁讓李洋啞口無言,“老師教了遵守公共場所秩序,但沒說不能插隊。”
李洋告訴記者,自己小學四年里一直都是班干部,充當老師“小幫手”的信條便是學校發放下來的文明禮儀規范的守則。“但男生們總是用各種‘守則上沒寫’的理由來反駁我,我真的很苦惱。”
[老師發言]南京市夫子廟小學校長馮愛東告訴記者,這個實例,確實是小學生認識的誤區,也折射出現行的“小學生行為守則”的問題,太籠統太抽象,很多內容只有大的概念,而小學生的思維和理解能力畢竟有限,在遵照執行上,確實存在一些難度。
創新:
一個“學得會,做得到”的文明禮儀規范呼之欲出
“尊敬師長,友愛同學……”雖然中小學校園里都有自己的《文明禮儀規范》,但大而化之的內容顯然無法讓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做出正確的理解,同時《文明禮儀規范》也缺少一個“官方標準”。由于“文明禮儀”的概念過于籠統和書面化,“看不見,摸不著”的學生們無法正確理解什么才是“尊敬師長”?怎樣才能“友愛同學”?記者近日從江蘇省文明辦了解到,一個“學得會做得到”的《江蘇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禮儀規范(建議稿)》已經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起草完畢,并開始廣泛征求社會意見。
在這份《規范(建議稿)》中,未成年人的文明禮儀被分成“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游覽之禮”和“形式之禮”八個方面,每一個方面都針對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學生做了詳盡的規定。
“尊敬師長”“友愛同學”等較為寬泛的“文明禮儀”增加了具體的內容,如“儀表之禮”一欄中,就分別對幼兒園階段3—6歲的兒童,小學階段7—12歲的小學生,初中階段13—15歲的少年以及高中階段16—18歲的高中生做出了細致而具體的規定。幼兒園的小朋友必須“學會自己刷牙、洗臉,在家長的幫助下梳理頭發。”小學生的必須“坐立姿態端正,在公共場合不東倒西歪,不脫鞋。”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儀表之禮”則突出了“坐時男生不蹺二郎腿,女生并攏膝蓋”和“不文身、不化濃妝。不盲目追求名貴服飾。”
像李洋同學那樣在學校里遇到的插隊和不放歸餐具的問題,新版《規范》中也做了規定,“餐飲之禮”中要求,小學生“在公共場所就餐時不追逐嬉鬧”,初中生則要“在公共場所就餐時不大聲喧嘩。在學校食堂用餐后,主動整理歸放餐具。”
觀點:
更易踐行的文明禮儀規范讓孩子受益終身
省未成年人文明禮儀教育課題組成員、南京市夫子廟小學校長馮愛東告訴記者,“從一個小學生進入學校開始,老師家長肯定沒少和孩子講述講文明懂禮貌的重要性,但孩子們光知道這個道理還沒有用,需要有一個真正和他們的學習生活實踐相關的‘規范標準’出臺,孩子們才能真正懂得,到底怎樣才是‘尊敬師長’‘互幫互助’”。
馮愛東認為,學生在小學階段培養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會讓他們受益終身。“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具體應該怎么做,掃地應當怎樣掃,請教同學問題時應該隨時說謝謝,讓孩子在具體的實踐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馮愛東說,給未成年人出臺一個“學得會,做得到”的文明禮儀行為規范標準,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讓孩子對“文明禮儀”充滿興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禮儀充滿感性認識,并在學習生活中理性實踐。
話題:
什么才是“儀表之禮”和“餐飲之禮”
南京200多名揚子小記者日前在身邊的同學們中進行了一番調查,并和同學們發起了一場什么才是“儀表之禮”和“餐飲之禮”的課堂討論。
@揚子小記者于欣羽(南京市赤壁路小學五年級):我注意到,在新版的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禮儀里,“餐飲之禮”里提到了“等爸爸媽媽一起吃飯”。現在還有多少同學能夠做到這一點呢?每天爸爸媽媽工作都很辛苦,我們小學生能夠做到的就是晚上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開開心心地吃飯了。也要讓爸爸媽媽感受到我們的孝心。
@揚子小記者李佳音(南外仙林分校五年級):食堂吃飯的時候插隊、遇到老師的時候不叫老師等行為都是校園里的不文明現象。在我們班的品德與社會課上,同學們經常會拿出這些例子來作為“反例”,讓全班同學參與討論和思考。有攝像特長的同學甚至還拍下了食堂插隊的照片,拿到班里“以儆效尤”。
討論:從即日起,揚子晚報將針對未成年人的文明禮儀規范發起討論,請讀者對未成年人文明禮儀規范建議稿的具體條文出言獻策,也可提出各種修改建議。可登錄揚網(www.young100.cn)專題討論版發言或微博@揚子晚報參與。
歡迎一起來討論
江蘇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禮儀規范建議稿(節選)
儀表之禮
目標
面容整潔,衣著得體,
發型自然,儀態大方
3-6歲(幼兒園階段)
1.學會自己刷牙、洗臉,在家長的幫助下梳理頭發。
2.學會自己穿衣、穿鞋。
3.學會自己揩鼻涕、擦汗。
7-12歲(小學階段)
1.勤洗頭、洗澡,頭發、身體無異味。
2.指甲里無污垢。
3.不當眾挖鼻孔、掏耳朵。
4.勤換衣服、鞋襪,保持儀表整潔。
5.坐立姿態端正,在公共場合不東倒西歪。
6.公共場合不脫鞋。
13-15歲(初中階段)
1.不染發,不燙發,男生不留長發。
2.公共場合著裝得體,不穿背心、拖鞋。
3.不佩戴項鏈、耳環(釘)、戒指、手鏈、手鐲等飾物。
4.坐時男生不蹺二郎腿,女生并攏膝蓋。
5.走路抬頭挺胸,不勾肩搭背。
16-18歲(高中階段)
1.不文身、不化濃妝。
2.不盲目追求名貴服飾。
3.不穿過于暴露衣著。
餐飲之禮
目標
安靜用餐,講究衛生,
愛惜糧食,食相文雅
3-6歲(幼兒園階段)
1.飯前要洗手,飯后要擦嘴、漱口。
2.學會正確使用餐具,自己吃飯,不撒食物。
3.吃飯時不吵鬧,不獨霸食物。
4.不偏食、不挑食。
7-12歲(小學階段)
1.吃飯時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說話。
3.夾菜時不在盤中挑揀。
4.等爸爸媽媽一起吃飯。
5.在公共場所就餐時不追逐嬉鬧。
13-15歲(初中階段)
1.在公共場所就餐時不大聲喧嘩。
2.適量盛取,不剩飯、不剩菜。
3.就餐時保持餐桌、地面整潔。
4.在學校食堂用餐后,主動整理歸放餐具。
16-18歲(高中階段)
1.用餐時先請長輩、客人就座再動筷。
2.為別人夾菜要用公筷。
3.不發出很大的咀嚼聲,盡量不起身夾菜。
4.提前離席,向長輩、客人禮貌打招呼。
5.吃不完的食物要打包。
(編輯:SN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