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沙11月17日電(記者帥才 黃興華)“目前中國器官移植事業正逐漸減少對死囚器官的依賴,進入以公民自愿捐獻器官為主要器官來源的新階段。”國家衛生計生委人體器官移植臨床技術應用管理委員會主任黃潔夫在此間舉行的中澳移植論壇上說。
器官移植醫學是生物醫學領域中最年輕的學科之一,隨著人們對其臨床意義和療效的認識,移植醫學得以快速發展。中國的人體器官移植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起步,到現在每年大約有1萬人次接受器官移植手術,已成為世界第二大人體器官移植國家。然而器官捐獻體系器官分配、監管體系尚需進一步完善。
“在中國,每30個急需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中,只有1人能獲得供體接受手術。”黃潔夫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衛生部多器官聯合移植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鄭樹森認為,隨著器官移植效果的不斷提高,器官移植的適應征也在不斷地變化和擴大,供體來源日趨緊張,嚴重影響了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2010年,中國開始建立有第三方組織參與管理的器官捐獻體系。目前,中國正在建立完善器官獲取組織和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隊伍,通過嚴格使用計算機系統實施器官分配,確保公開、公正、透明的器官獲取、分配與合情、合理、合法的人道主義救助。
今年2月,中國全面推開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獻工作。同時,國家衛生計生委出臺了有關人體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的規定,將在全國強制使用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
17日,由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和衛生部移植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辦的中澳移植論壇在長沙召開。論壇期間,與會專家就器官捐獻、器官移植、異種移植等熱點問題進行討論。會議形成了《中澳移植論壇專家共識》,22所國內知名大學將加強與悉尼大學器官捐獻領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