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日電 (周素雅)近日,中國人民大學金融信息研究中心等發布了針對中國勞動社會保障領域的企業年金系列指數。該指數名為“中國企業年金 濟安騰訊系列指數”,意在為規模5000億的企業年金投資管理市場建立公正、客觀、權威的評判標準。該指數還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提供的學術支持,以及業內知名金融軟件設計公司濟安金信的技術支持。
專家分析,目前中國已經進入了深度老齡化階段,在孩子與65歲以上人口不斷增加、勞動人口減少的背景下,提前做好應對準備非常重要,光靠發養老金和醫療保險將難以應對。中國目前的消費結構給年輕人造成了巨大負擔。2010年官方數據,老年人養老49%靠家庭,24%靠政府養老金,5%靠低保,只有20%的人(主要是農村人口)靠勞動。真正“有資格”養老的只有2%。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表示:“養老不能靠政府,中國需要二元結構養老金。就是說老人除了子女提供贍養費這個基本保障外,還需要為自己建立一個終生儲蓄的賬戶,且需要實現自儲公助,個人存、企業交,將儲蓄轉換為養老金。”
據了解,重要“儲蓄賬戶”——企業年金作為企業員工養老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保值增值直接影響員工退休后的生活質量,目前企業年金的規模已經達5000億。市場發展迅速,而其投資管理的一些配套制度和服務標準卻還不完善,各家投資管理機構缺乏公正客觀的業績評判標準。
“如果沒有高度的透明度,投資者很難信任我們的養老金”,中國證監會稽查局副局長、原基金監管部副主任洪磊表示,提出企業年金指數,能隨時且客觀表現養老金保值增值的狀態,對于投資管理人來說如果能夠巧妙的對市場進行正確的判斷,把組合匹配得更好,就可能獲得讓人放心的企業年金業績。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信息中心主任楊健表示,由濟安金信和騰訊財經聯袂編制的中國企業年金指數 濟安騰訊系列,將填補中國勞動社會保障領域的一項空白。